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2月18日在上海正式成立。现阶段正在推进的中国远洋、中远太平洋、中海发展和中海集运4家上市公司的重组,所涉及资产交易74项,交易金额600亿元,堪称中国资本市场有史以来最为复杂的交易。本次重组的难点是什么?新集团如何提升盈利能力、将释放多少规模效应?
两大航运巨头抱团突围
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18日在上海正式成立。许立荣任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万敏任总经理、党组副书记,集团总部设在上海。
许立荣18日介绍,2015年8月7日,两家集团涉及的8家上市公司宣布停牌,拉开了改革重组的帷幕。2015年12月初,国务院正式批复两家集团实施重组。近期,相关上市公司先后召开股东大会,重组方案均获得高票通过。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拥有总资产6100亿元人民币,员工11.8万人,运营规模将实现4个世界第一、6个世界前列。
中远集团成立于1961年,远洋航线覆盖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多个港口,船队规模居世界第二;中海集团于1997年在上海成立,已形成以航运为主业,航运与航运金融、物流、码头、船舶修造、科技信息等多元化产业协同发展的格局。
在股票市场上,2月18日午后,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旗下上市公司股价迅速拉升。中国远洋、中海集运盘中一度涨逾7%,中集集团、中海发展盘中也涨逾5%。受此带动,午后央企改革概念股也出现异动,仪电电子、深桑达A涨停。
重组涉及上市公司整合
重组前的中远集团、中国海运分别控股5家和3家上市公司,本次重组整合的重点为中国远洋、中远太平洋、中海发展和中海集运4家上市公司,主要通过实施74项资产交易,交易金额约600亿元,涉及员工3.8万人。通过重组,中国远洋成为包括集装箱航运和码头业务的集装箱运输服务供应链平台,中海发展成为油气运输平台,中海集运成为综合性航运金融服务平台。
本次重组整合涉及上市公司的重组整合、其他业务板块的重组整合。许立荣认为,此次重组最主要的难点在于顶层设计,包括核心业务架构、组织架构的确定等。
近年来,需求的疲软导致干散货市场持续低迷,而上一轮国际干散货航运市场牛市以来积存下的大量运力短期内无法消化,预期未来国际干散货航运市场将进入低位运行的常态时期。
海通证券分析师姜明说,本次重组将干散货航运业务全部从上市公司剥离,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干散货航运业务总体竞争实力,全力打造专业化的散货运输服务。
许立荣介绍,整合后,中国远洋将作为集装箱航运事业群上市平台,致力于打造包括集装箱航运和码头运营的集装箱运输服务平台。通过整合,集运业务和码头业务的协同效应将会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能有效提升中远的盈利能力和稳定性。
打造“6+1”产业集群
通过重组,中国远洋海运集团的运营规模将实现4个世界第一、6个世界前列。经过深度整合,新集团将重新架构全球航运物流产业链的业务分工、价值创造和分配格局。
许立荣介绍,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成立后,下一步重组的工作主要是围绕集装箱运输、船舶租赁、油运业务、散运业务、金融业务等业务板块开展。后续还会根据未来发展战略择机对相关业务板块进行进一步的调整优化。
依据“规模增长、盈利能力、抗周期性和全球公司”四个战略维度,中国远洋海运集团产业布局优化确定为航运、物流、航运金融、装备制造、航运服务、社会化、互联网+的“6+1”产业集群。
据新华社
■链接
两国资公司停牌国企重组步伐加速
2月18日晚间,上工申贝宣布因实际控制人浦东国资委筹划与公司相关的重大事项,自18日起停牌。当天午后停牌的国药股份也表示,停牌因实际控制人国药集团正在筹划重大事项,解决涉及公司的同业竞争问题。
从去年底以来,国企重组步伐出现了加速迹象。8家央企两两整合,央企数量随之降至106家。多个省市的地方两会纷纷把国企改革做为今年工作重点,具体实施意见有望密集出台。业内人士认为,集团资产证券化率偏低、存在同业竞争、有资产注入承诺需要履行等类型的国资上市公司获机构看好。
中金公司在研报中表示,在前期市场下跌之后,市场情绪在逐步稳定之中,预计国企改革有望成为市场关注的重点领域。国资证券化与整合重组将是两大趋势,所涉及的资产规模可能达到百万亿规模。宗文
[编辑:亚麦]分享
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