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国集团(G20)财长和央行行长成都会议昨日落下帷幕,作为G20 “中国年”9月杭州峰会前财金渠道的最后一场重磅会议,此次会议将核准G20财金渠道全部成果并“直通”领导人峰会。
今年2月第一次G20财长会在上海召开时,恰逢中国股市刚刚受挫,国际市场看空人民币令外汇承压,唱衰中国经济的声音此起彼伏。几个月过去了,世界经济又添变数,出席成都会议的各国财经“大咖”如何评说中国经济风云?
短期金融风险受警示
就在成都会议召开前几天,中国发布了“十三五”开局之年的“经济半年报”——6.7%的经济增长,一个“稳”字是中国给世界的答卷。“尽管经济转型和改革带来诸多挑战,但中国经济中长期前景是光明的,我们对此充满信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拉加德在会后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在看好中国经济前景的同时,不少与会嘉宾也坦言中国经济转型的道路并不平坦,目前经济表现出的一些风险挑战值得警惕。“中国需要采取措施应对短期风险,其中包括不断高企的企业债务水平。”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秘书长古里亚发出如此警示。
而在会议闭幕后举行的主席国新闻发布会上,海内外媒体也向中国财政部部长楼继伟抛来同样的问题。数据显示,随着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向前推进,高杠杆问题越来越明显。2015年公司债、企业债和债务融资工具共有18起违约事件,从今年情况看,风险个案数量只增不减,目前主要债券品种已有24只发生实质性违约,房地产亦是债务风险聚集区。
“虽然一些企业债务率高并发生违约,但中国没有爆发系统性、区域性债务风险。”楼继伟回应说,中国对这些问题实施宏观审慎管理举措,重点要做好风险的及早防范,如果一旦出现系统性风险会对经济造成巨大损失时,公共财政会介入干预,但前提是要评估好对纳税人造成的损失。当然,关键举措还是加强风险防范。
而针对国际上关于中国金融风险的议论,IMF一名与会高级官员认为市场有些过度反应了。他认为中国经济的确面临挑战,但并没有像市场所言步入危机。当前不仅中国,广泛的新兴市场经济体都需要警惕金融稳定风险。中国需要继续控制信贷规模,并对缺乏盈利能力的负债企业采取措施。
看好人民币国际化前景
此次G20成都会议上,有关英国“脱欧”带来的影响无疑是焦点话题之一。受其影响,全球金融市场动荡加剧,人民币汇率走势以及国际化进程备受关注。数据显示,今年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出现明显下跌。7月18日,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率跌破6.70,再创近年新低。
虽然面临挑战,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前景依然被与会人士看好。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张涛表示,今年10月,人民币会正式加入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SDR),这将会给人民币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24日发布的报告指出,截至2015年底,综合反映人民币国际使用程度的人民币国际化指数达到3.6,五年间增长逾十倍。
“人民币的国际化正在路上。”拉加德对记者说,越来越多跨境贸易和投资在用人民币计价,这种趋势仍将持续,并将伴随着中国经济良好的发展前景,不断推进。 据新华社
[编辑:亚麦]分享
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