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青岛TOD一号工程:加快工业存量转向产业生态圈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周建亮
近日,市政府批复的《青岛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2021—2035年)》提出,全面推进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TOD发展模式。记者从青岛地铁集团了解到,当前,青岛TOD一号工程在加快片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坚持招商先行,聚焦产业目标、项目落位、投资逻辑,高效能驱动招商引资工作,重点打造商业、文旅及教育配套,进一步优化提升片区未来发展所需的全生态配套服务功能,加速构建“泛文娱体产业赋能+创意设计产业引领+现代服务业(商业商务)集聚”的产业生态圈。
青岛TOD一号工程项目位于青岛北站片区,地处市区几何中心,占地面积约3平方公里,北至金水路、东至四流中路、南至太原路、向西延伸至胶州湾畔,是连接南北城区的重要节点。今年,青岛TOD一号工程入选2025年山东省重大实施类项目、列入2025年市政府市办实事。
东广场地下空间项目迎关键节点
今年的青岛市办实事提出,改造青岛北站东广场既有地下停车场,完善配套的站前路和安顺路地面道路,实现出租车、网约车的高效接驳与便捷换乘。
近日,青岛TOD一号工程青岛北站东广场地下空间项目迎来枢纽停车及涉高铁区域全部主体结构封顶,为市办实事落地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
作为青岛TOD一号工程首开项目,青岛北站东广场地下空间项目位于李沧区环湾路以东、既有铁路线以西、振华路以南、太原路以北,总建筑面积约23万平方米。项目规划有地下交通联络通道、地下出租车蓄车场、枢纽停车场、地下商业和配套附属设施等,通过最大化的地下空间开发,使公共交通空间更有效地串联周边商业、总部商务和历史文化服务配套等功能区。
本次封顶区域建筑面积达8.68万平方米,涵盖青岛北站东广场地下停车场及站前路、部分安顺路地面道路施工范围,为后续工程推进创造了有利条件。
项目建设过程中,项目团队协同作战,以“建设世界一流地铁,打造一流城市投资建设运营商”目标为引领,先后成立综合保障、开挖支护、模板架、钢筋加工、起重吊装、混凝土等多个施工班组,推进项目管理力量和保障措施下沉,克服了周边环境复杂、工作任务重、涉地铁、涉高铁等诸多困难,有力保障了施工安全,全面提高了施工质量,显著提升了施工效率。最终在确保地铁1、3、8号线及高铁正常运营的前提下,完成枢纽停车及涉高铁区域全部主体结构封顶。
按照计划,青岛北站东广场区域内站前路及安顺路地面道路将于今年8月实现通车,出租车、网约车停车场12月具备使用条件。
向“文化策源地”跃升
眼下,当代国家安全反间谍剧——《绝密较量》正在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档热播。或许很多人并不知道,这部电视剧曾在青岛TOD一号工程所涵盖的青岛国棉六厂项目取景。在此取景时,剧组充分利用厂区原生态的时空肌理,营造出极具戏剧张力的视觉叙事。
承载百年工业记忆的青岛国棉六厂项目,正以“文化焕新城市”的姿态惊艳亮相。在光影交织的城市叙事中,凭借其未经雕琢的年代质感与独特的影视基因,从“年代片场”向“文化策源地”跃升,以新旧共生的美学逻辑重塑城市文化版图。
作为青岛TOD一号工程的核心项目,国棉六厂项目位于四流中路以东,安顺路以西,占地约150亩,现存建筑面积约6万平方米,规划建筑面积约8.4万平方米。在国棉六厂原址,始建于上世纪20年代的老厂区完整保留包豪斯风格锯齿形厂房、红砖穹顶车间及历史建筑群,其粗犷的工业美学与未经修饰的年代质感,已为多部影视作品构建沉浸式拍摄空间,让老胶济铁路遗址与数字化影棚交错形成跨时空创作场域。
这座曾见证中国纺织工业辉煌的百年厂房,将按照“保—改—织—植—通”的更新手段,通过跨界资源整合构建“轨道交通+文化记忆”特色场景。实施过程中,国棉六厂遵循“保护优先、活化利用”原则,以“时空共生”为核心理念,坚持“最小干预、修旧如旧”,创新采用工业遗存保护性开发模式,在完整保留园区内文保建筑的基础上,通过产学研平台整合及沉浸式美学空间构建,培育设计创意产业集群与主理人品牌生态,探索其与现代文化语境的对话空间,实现工业存量向创意商业有机转化。
正在焕新的不止国棉六厂。青岛TOD一号工程中的商业、教育等配套服务设施也在加速“拔节生长”。
站前商业项目,是青岛TOD一号工程中的核心商业项目,将以“潮运动、潮文化、潮娱乐、潮都会”为主题,打造一个复合型体验式高品质的消费新空间,吸引更多年轻人聚集。
文旅方面,将在西片区落位城市旗舰级文旅项目,打造山海文化旅游体验综合体,构建“多核驱动”的文旅产业发展新场景,打造“一程多站”的游购娱新模式。
教育方面,片区内引入了山东大学九年一贯制基础教育学校,学校将涵盖小学和初中教育阶段,致力于依托山东大学基础教育先进办学理念、管理模式、师资队伍、课程建设,完善低效片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
[来源:青岛日报 编辑:秦璐]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