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更丰富的“场景”:催生科产融合新生态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杨光
全球首艘15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交付,我国深远海养殖工船船队规模化扩张迎来实质性进展,如何通过数据库和智能模型构建全面提升深远海工船养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
晋升为国家5A级景区一年多,青岛奥帆海洋文化旅游区如何通过进一步应用机器人、虚拟现实、云计算等数字技术,有效拓展旅游消费新场景、提升游客体验?
运营里程352公里、在建里程154公里,加速成网的青岛地铁如何进行分散式电力资源整合、搭建能源监控平台,并建设虚拟电厂、微电网,进而让轨道交通运营更加绿色低碳?
……
这些亟待靠新技术实现的“未来场景”,来自青岛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日前发布的2025年第一批青岛市场景清单。
在这张清单中,共有16家单位释放了场景机会,与此同时,46家企业发布了各自的场景能力,寻求场景对口的“合伙人”。机会清单和能力清单共同构成了完整的青岛场景清单。
不要小看这张清单。从2021年开始发布以来,“场景”已成为推动城市产业蝶变升级、加速成长的重要平台。通过持续不断的场景创新,青岛搭建起“给技术产品找场景、给场景方案找市场”创新链,催生更多新技术、新产品、新方案融入城市产业创新,以场景创新推动城市产业升级发展。
以场景驱动创新
“场景”是个热词,特别是在产业变革的语境下。
面对技术的快速迭代,市场需求瞬息万变,创新亟待瞄准具体而又复杂的场景,在场景实践中实现技术、产品和服务迭代。
专家指出,场景驱动的创新是一种新的范式。它强调新技术应用方和提供方之间的紧密互动。通过共同构建应用场景,双方可以共同研发满足市场需求的新产品、新服务和新解决方案。这种“共时性”的创新模式,超越了以往的先研发后转化的线性逻辑,能够显著提高创新效率,加速技术的商业化进程。
5年来,随着场景清单的不断加长,青岛在越来越多领域实现着产业创新的不断突破。
在生物医药领域,言鼎生物具备的“场景能力”是CTC循环肿瘤细胞检测借助荧光染色技术,与传统细胞级的肿瘤诊断方式相比,该技术能够清晰显示人体的全细胞结构,做到更精细的分子级诊断。通过开放场景,公司对接到青岛市市立医院、青大附院,开展试验、推动技术加速走向临床阶段。此外,公司还获评国家发展改革委立项的“国家肿瘤细胞公共研发服务平台”,从青岛走向全国,在北京、广州、深圳等城市落地合作。
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青岛未来网络创新技术有限公司在2024年发布了智能网联汽车通信性能检验检测技术场景能力,吸引更多业务伙伴前来对接,在当年实现业绩翻番,并拿到首轮规模达2000万元的融资。不久前,在与中国质量认证中心青岛分中心的场景对接中,公司的业务版图进一步拓展:双方将围绕智能网联汽车、低空飞行器、电子电器消费品、高端智能装备、人形机器人等领域智能网联技术的发展,开展标准研究、检验检测、出海认证、科研课题、网络安全技术咨询及测试服务等全方位合作,共同推动青岛智能网联检测认证行业发展。
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致真精密仪器(青岛)公司搭建了集成电路测试应用平台场景,得到青岛芯笙微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关注,双方将在“智能传感器芯片性能测试”方面展开积极的合作探索……
如果说这些“合伙人”大多来自同一产业领域,有技术和应用场景相互匹配的天然基础,那么,以海洋科技见长的青岛国实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和来自金融领域的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市分公司的“跨界”合作则更凸显出场景创新带来的“化学反应”。
据青岛国实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二者的合作点在于海洋数据的应用场景——发挥青岛海洋特色,以“算力+海洋数据+保险”为切入点,共同探寻海洋数据赋能保险金融行业的路径。
海洋保险作为海洋经济的重要配套服务,在航运、港口、海洋装备、海洋科考、海洋渔业、海洋文旅等方面的市场需求潜力与日俱增,也是中国人保在青岛打造的新业务样板。与其他险种一样,海洋保险的发展也面临一些痛点。比如如何提升保险全过程管理流程?如何做好风险灾害的预防?如何及时进行海上保险事故应急救援?
海洋信息化,是国实集团的技术长板。基于超大混合算力平台、170P的存储集群和数据可信流通环境等资源,已累计形成10余类数据源,累计汇聚超110亿条海洋数据。如何更好地应用海洋智算技术,放大数据价值,也一直困扰着企业。
去年,国实发布的海洋智能计算科技成果概念验证场景能力被中国人保青岛分公司“看到”。在海洋保险这一全新场景,双方基于数据赋能,形成包括建立预测模型与趋势分析、数据驱动保险产品设计、优化保险运行效率和客户风险精细化评估在内的合作思路,携手打造中国涉海保险的青岛样板。
清单的背后
场景创新是一个“综合工程”,这些成果的取得,当然不仅仅是发布“清单”这么简单。
场景的选择就绝非易事。它不是简单地征集现有场景需求,或者单纯发布场景案例或能力企业清单,而是基于多个维度的审视。从技术视角看,场景需要是推动先进技术应用的新孵化平台;从企业视角看,场景需要是响应市场新需求的新试验空间;从产业视角看,场景则要成为推动城市创新型产业体系建设的新生态载体。正是基于科学的选择,让清单的发布有的放矢,让“发布之时”就成为“创新之始”。
更重要的是,这一张张清单背后,是青岛在用改革的理念持续不断地创新政策供给。用“场景+改革”双轮驱动,推动构建“需求导向—场景验证—产业落地”的科技和产业融合发展的新生态。
为此,青岛设立了全国首支场景领域拨改投资金——“场景金”,46家场景实验室依托企业认定后获各类融资60.8亿元。
2024年3月,青岛升级“场景策”,印发《加快场景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聚焦产业转型升级、科技创新赋能等六大场景领域加力场景培育,搭建平台推动创新资源市场化有效配置,拓展场景创新赋能范围。
2024年10月,山东提出集中打造12个省级场景创新引领区,来自青岛的虚拟现实之都、中国智港、世界电影之都“榜上有名”。这显然将进一步加快青岛场景创新的步伐。
以虚拟现实之都为例,在这一产业领域,青岛拥有国家虚拟现实创新中心(青岛)、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等国内顶尖创新平台,建设了华为、海之心双算力中心等数字“新基建”,这些创新资源为引领区的建设奠定了“虚拟现实+”的融合创新能力体系。不仅如此,从区位上看,青岛市虚拟现实产业园背靠工业大市、崂山风景名胜区等旅游胜地以及张村河片区等城市更新资源构成的丰富场景,为推动“VR+AI”技术与工业智能、空天海地、智慧城市等应用场景验证耦合提供了广阔空间。
良好的创新禀赋、鲜明的产业定位,如何催生更多的场景创新?根据相关行动计划,引领区建设过程中,将重点在场景机会培创、场景创新攻关、场景生态塑造、场景服务体系构建等领域先行先试。相信在“场景”驱动之下,更多精彩的产业跃迁将次第发生。
[来源:青岛日报 编辑:赵晓珊]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