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网11月1日讯 近日,在青岛心血管病医院层流手术室内,一场持续5小时的多学科联合手术成功完成。一位患有严重冠心病合并泌尿系结石梗阻的49岁患者,在一次麻醉状态下,先后接受了泌尿外科输尿管碎石手术和心外科冠脉搭桥手术。成功解决了患者两个系统的疾病,避免了传统分期手术可能带来的风险,充分展现了医院处理复杂疑难病例方面的技术能力,更彰显了多学科协作带来的“1+1>2”的协同效应。
病情复杂:冠心病合并泌尿系结石,治疗陷入两难
今年5月,49岁的滕先生因“胸痛5年,加重4个月”来到青岛心血管病医院就诊。检查结果令人担忧:冠脉造影显示其前降支完全闭塞,需要尽快进行心脏搭桥手术。
更为棘手的是,术前检查结果显示,滕先生还患有双侧泌尿系结石,右侧输尿管结石已造成梗阻并引发肾积水,左侧肾脏也有较大结石。患者有泌尿系结石病史多年,但因合并严重心脏病一直未得到规范治疗。
“患者右侧的输尿管结石已完全堵塞输尿管,导致尿液无法正常排出,仅依靠左侧肾脏维持功能。”李秉诚介绍,“但如果左侧结石也发生梗阻,将导致双侧梗阻,引发急性尿毒症。”
治疗陷入两难境地:若先处理心脏问题,术后抗凝治疗会增加泌尿手术出血风险,且等待期间可能出现双侧梗阻的急症;若先处理结石问题,严重的心脏病又可能无法耐受手术刺激。患者年轻且病情复杂,急需一种创新的治疗方案。MDT方案:一次麻醉,两台手术无缝衔接
面对这一复杂病例,青岛心血管病医院迅速启动了多学科诊疗(MDT)模式。心外科主任医师吕振乾和泌尿外科主任李秉诚牵头,联合麻醉科、重症医学科等相关科室专家组成团队,进行全方位评估。“经过充分研究讨论,我们决定采取同期麻醉下联合手术的方案。”吕振乾介绍,“先由泌尿外科进行输尿管碎石手术,解除梗阻;再由心外科实施冠脉搭桥手术,一次性解决两个问题。”
顺序选择至关重要。先行泌尿手术解除梗阻,可为心脏手术期间及术后观察尿量创造良好条件;而后进行心脏手术,改善心肌供血,提高心脏功能。
麻醉科团队为这一特殊手术制定了精密方案,确保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安全。重症医学科也做好了术后监护的充分准备。
手术当日,泌尿外科团队首先上场。术中采用输尿管镜,经尿道进入右侧输尿管,将结石粉末化,避免了对输尿管的损伤。“我们选择了更细的输尿管镜,降低损伤概率,因为一旦损伤,心脏术后抗凝就会出血。”李秉诚表示,这台精细手术仅用15分钟便顺利完成,为后面的冠脉搭桥手术争取了宝贵时间。
随后,心外科团队接棒上场,紧接着为患者实施了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冠脉内膜剥脱术。患者前降支完全闭塞,不仅进行了搭桥,还将其血管内堵塞的支架及斑块全部取出,这一高难度操作在心脏跳动状态下完成的,要求医生在极短时间内完成血管修复,恢复血液供应。
整个手术过程持续约5小时,患者一次麻醉两台手术无缝衔接,成功解决了两个系统的疾病。
突破学科边界:多学科协作实现“1+1>2”
这台手术的成功是青岛心血管病医院多学科协作的一个缩影。在医院“大专科、强综合”的发展思路下,各学科紧密配合,高效协同,为复杂疾病患者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
这种协作模式打破了传统学科壁垒,实现了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泌尿外科团队利用微创技术,最大限度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心外科团队则凭借精湛技术,在心脏跳动状态下完成高难度内膜剥脱,避免体外循环带来的额外风险。
“1+1>2”的诊疗效果在这一案例中得到充分体现。若分期手术,患者不仅需要承受两次麻醉、分期手术的痛苦,住院时间和费用也会大幅增加。多学科联合手术真正做到了以患者为中心。
术后,患者便转入重症医学科,由多学科团队共同管理。随后,泌尿外科、心外科和ICU医生联合查房,针对可能出现的变化,为滕先生制定了预案,确保其平稳恢复。目前,患者恢复良好。
这次成功手术印证了青岛心血管病医院处理复杂病例的能力。作为以心血管病为特色的专科医院,不回避疑难杂症,敢于接手“烫手的山芋”,凭借强大的心血管专科实力和各学科协同作战能力,为患者提供最佳治疗方案。在医疗技术日益专科化的今天,青岛心血管病医院打破学科壁垒,以患者长远健康和远期幸福为前提,真正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理念。这种多学科协作模式为复杂疾病诊疗开辟了新路径,也让更多患者看到了希望。(通讯员 宫海姣 记者 丛黎)
[来源:信网-商讯 编辑:秦璐]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