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说“群”
妈妈:一天“泡”上几个小时
“班级群、学游泳的家长群、练跆拳道的群,你看看,我手机上有5个群。”在岛城一家国企上班的张女士,打开自己的超大屏幕手机向记者说道。张女士的儿子在岛城东部的一所小学上五年级,从入学开始,班主任就统计了家长的手机号,并建立了QQ、微信群。为了让孩子多掌握几门技能,张女士给他报了多个兴趣班,包括游泳、跆拳道和长跑等。而无论哪个兴趣班,张女士都会找到孩子同学的家长,建群后彼此交流。 “一天怎么也得有几个小时吧,我是家委会主任,孩子班里的情况要多发言。 ”张女士的性格比较外向,除了正常的学习交流外,她还喜欢和其他家长交流沟通,希望能通过孩子多认识几名志同道合的家长朋友。记者调查多名家长发现,他们的手机上,平均至少有2个群,一人手机上有三四个群非常普遍。且妈妈手机上的群比爸爸手机上的要多。
爸爸:过度沟通如被“绑架”
平时不爱在微信上发言的孙先生把各种工作群、同学群都设置了“消息免打扰”,只有孩子的家长群不敢屏蔽声音,“一时不看就显示上百条信息,一时不关注就漏掉了活动报名或者集体买书这种事儿。”被家长群“绑架”的孙先生说,家长群里大有门道,只要老师一发声,就是一片山呼“老师辛苦了”,老师发个孩子在班里的照片,就有一群人点赞,说谢谢老师,还有一群人在问“怎么没拍到我们家孩子?他表现怎么样? ”“过度沟通”,让繁荣的家长群有点尴尬。
一位孩子在市南区某优质初中读书的家长告诉记者,家长群是方便了家长和老师之间的沟通,但老师频繁发出的信息让他每天都惴惴不安。 “学习好的孩子,家长一天收到五六个老师的微信表扬,那是什么滋味,像我们家孩子,老师发在群里的信息叮咚叮咚地响,语文老师说今天上课的时候他开小差,数学老师说单元检测他多是粗心错,我这一天的活儿就没心思干了。”他说,老师的信息非常及时,经常是一下课就发送到群里,可他觉得有的信息并没有必要事无巨细。
分享
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