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学有优教 青岛16项改革发展经验被教育部推广

2017-03-30 08:58:10
来源:青岛晚报
责任编辑:帛幼

原标题:学有优教 青岛经验被教育部推广

\

市教育局昨天发布《喜迎党代会“数”说青岛教育》。五年来,青岛教育以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让城乡居民学有优教为目标,大力促进教育公平,不断提高教育质量,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力支持、智力支撑和知识贡献,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处于副省级城市前列,简政放权等16项改革发展经验被教育部推广。到2020年,普及15年优质基础教育,实现高水平、有特色的教育现代化,基本建成学习型社会,形成区域性优势明显的人力资源集聚高地,教育事业发展主要指标和人力资源开发水平位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青岛教育将迎来更美好的未来。

增加供给

新建改扩建760所中小学

让“城乡居民学有优教”,关键是提高教育供给能力。 2012年以来,全市共投入225亿元,新建改扩建760所中小学,新增600多万平方米校舍,投入资金和新建改扩建学校分别是“十五”“十一五”十年总和的3.4倍和1.38倍。累计投入30多亿元,新建改扩建幼儿园1029所(其中农村园916所),提供优质学位19万个,全市达省定办园条件标准的幼儿园比例由原来的37%提高到了90%,公办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所占比例达80%。

根据教育部课题组发布的 《2015年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教育现代化监测评价与比较研究报告》,我市学前教育普及水平指数、市域内义务教育校际均衡指数、中职毕业生双证水平指数等9个指标居全国第1位。

在扶弱方面,推进普通中小学标准化学校建设工作和现代化学校创建工作,先后投入资金16亿元,全市普通中小学均达到省定办学条件标准,97.8%的中小学达到市定现代化学校标准。实施“全面改薄”工程,2016年完成100所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任务,今年年底完成全面改薄任务。

在扩优方面,一是做强硬件。从办学模式改革破题,全面推广名校办分校、集团化办学、学区制管理等改革,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二是做优软件。坚持均衡配置原则,创新校长教师交流机制,建立教师县管校聘制度和定期交流制度。2015年底各区市全部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验收,青岛教育公平推进指数、义务教育县际均衡指数均居15个副省级城市领先水平。

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引进工作上,截至目前,已经签约来青的高校达29所。

职业教育现代教育体系逐步建立

我们既需要培养爱因斯坦、爱迪生,也需要培养鲁班。我市出台实施 《青岛市职业教育条例》,从经费、师资、实习实训等方面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切实解决校企合作、经费保障等“老大难”问题。 2013年,我市以培养“卓越工程师”为目标,开展了中职与本科的“3+4”分段贯通培养试点,全市现有17所中职和本科学校参与改革,全年共招收760名学生,数量占到全省的三分之一。推动青岛职业技术学院与全市15所中职学校合作,开展连续5年大专学历的技能人才培养试点。

全市现有15家职业教育生产性公共实训基地、30个现代学徒制改革试点单位,深入开展校企一体化培养。职业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2016年中职学生就业率达98.5%,对口就业率达90%以上。 2012年以来,我市在全国中职院校技能大赛中获得497枚奖牌,连续五年位列全国3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计划单列市前六名。

人才培养 名校长名师人数多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青岛教育聚焦课堂教学主渠道,深化课程和教学改革,为学生提供可选择的、适合的教育。 “四个一”工程,即设计好每一门课程、编好每一本教材、上好每一节课、布置好每一次作业。着眼学生的全面发展,深入推进体育和艺术教育改革。我市获批全国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国家级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达到了83所,数量居计划单列市之首。成功承办全国第五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我市共获得13个一等奖,较上一届翻了近一番,唱响了“面向全体学生,人人享有艺术”的艺术教育“青岛主张”。坚持“标准+特色”的学校办学思路。中小学校办学特色已覆盖外语、艺术、体育、海洋教育等多个领域,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学生的综合素质获得提高。 2016年夏季高考一本达线人数首次突破万人,同比提高5.95%。

师资队伍建设上,建立了“全覆盖、多层次、多元化”的教师全员培训体系,实施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在全市成立了30个名师和19个名校长工作室。目前,我市普通中小学共有齐鲁名校长26名、齐鲁名师30名,职业教育共有齐鲁名校长7名、齐鲁名师7名。齐鲁名校长、名师人数在17地市中位居首位。

学校食堂 覆盖率超过七成

2015年,制定出台《青岛市校车安全管理办法》,近年来累计投入6.5亿元,在全市重点是农村地区配备1800辆专用校车,惠及12万学生,有效保障了学生上下学的交通安全。 2014年以来,我市累计投入资金近3.7亿元,建成726所标准化中小学食堂,食堂覆盖率由 2013年底的54.1%上升到目前的71%,在学校食堂就餐人数由39万人增加到77万人,学生就餐环境得到极大改善。今年将启动第二轮新建中小学标准化食堂工作,计划利用三年时间,再建337所中小学标准化食堂,基本实现全市中小学校都有食堂的目标。

2012年-2016年教育经费总投入1182亿元,是上一个五年的2.28倍。其中,2016年公共财政教育支出达250.83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达到 18.54%,分别比 2011年提高127.83亿元和1.37个百分点。确保 “应助尽助”,建成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奖、助、贷、补、免一体的学生资助体系,自2012年以来,各级财政投入20.78亿元,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儿童)顺利入学。推动青岛市中心聋校改造升级,全面启动青岛市盲校新校的建设工作,特殊教育实现全免费。

教育现代化信息化国际化是两翼

我市建成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中小学全部完成 “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基本实现“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90%的中小学建成智慧校园,在同类城市中居前列。全市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机构)达到58个,在青高校开展国际合作项目39个,全市中小学校与国外缔结友好学校近300个,现有外籍人员子女学校9所。

吸引社会力量投资教育,目前,全市共有民办学校922所(其中学历86所、非学历培训机构836所),资产总值达70.2亿元,民办学历教育学校和师生数量以及民办教育机构的固定资产总额,较2011年增长近一倍,基本形成与公办教育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良好格局。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 记者 赵黎

[编辑:帛幼]
精彩美图 更多 >>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AI调解员

Copyright © 2017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 新闻备案:鲁新网201653205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