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2020年青岛实现市域均衡教育 区市亮出成绩单

2017-12-28 07:55:27
来源:青岛晚报
责任编辑:可可

原标题:均衡教育攻坚战

\
\
\
\
\

在12月25日召开的全国统筹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现场推进会上,青岛以“视频看现场”的形式展示了统筹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典型经验做法。日前,青岛市政府印发实施了《统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在全面实现县域均衡的基础上,将统筹推进市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纳入全市教育发展重点战略目标,计划到2020年基本实现市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全面实现从县域均衡向市域均衡,从促进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从外延均衡向内涵均衡的新跨越,真正实现从“学有所教”到“学有优教”。

市南区

两年新增学位4745个

近年来,市南区统筹建设,全域均衡,以教育保障现代化为优质均衡的“市南教育”奠定坚实基础。连续8年每年进行学校校舍的重建和改建,相继完成了青岛第二十六中学、青岛大学路小学、青岛三江学校、青岛第五中学、青岛基隆路小学、青岛宁夏路小学、延福花园幼儿园、金茂湾幼儿园等学校幼儿园的重建扩建新建,现在还有南京路小学、宁夏路第二小学、九年一贯制学校、金门路小学、澳门路小学及幼儿园、宁德路小学及幼儿园等8所中小学、幼儿园正在重建、新建和扩建中。近五年学校建筑面积增加55682平方米,仅近两年来通过校内扩班、校外办学、学区协调“三措并举”,新增学位4745个,完全消除起始年级超标准班额。新建、改建28所学校食堂(厨房)和1个配餐中心,实现全区中小学校营养午餐全覆盖。

同时,市南区创新机制,共享成长,以教育治理现代化为优质均衡的“市南教育”提供不竭动力。一方面实施校长“专业引领”。全面提高校长办学水平,启动校长个性化培训,推进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建立校长职级序列,完善工资等配套制度。另一方面培养干部“梯队发展”,建立后备干部人才库,统筹优化干部配置。此外,推动教师“全面成长”。以教师“县管校聘”的全面实施为基础,按照“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的原则,统筹区域中小学教师的编制管理、岗位评聘、公开招聘、调配交流等管理职能,三年来累计交流教师218名。

市北区

2017年交流教师152人

近年来,市北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破解教育发展难题,持续推进全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2017年,市北区学区制改革持续深化,学区各学校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强化衔接,均衡发展。开展集团化办学实践,先后成立了台六教育集团、第二实验初中教育集团等4个中小学集团、市北区一实验学前教育集团等5个幼教集团。先后引进青岛市实验幼儿园等一批名园来市北举办分园;引进了青岛实验初中来市北办广雅中学、青岛第39中举办市北分校,为市北区北部城区增添了2处优质教育资源。 2017年,广雅中学西校区、青岛39中市北分校竣工交付,为跨区域办学奠定更坚实的基础。

2017年,市北区名师名校长培养成果丰硕。2017年新发展齐鲁名师2人、山东省特级教师3人、山东省教学能手1人、青岛市学科带头人12人、青岛市教学能手20人、青岛市名师培养人选3人、青岛市名师工作室主持人2人。教学比赛成绩斐然,全国课7节,省课11节,市课165节,其中市优质课比赛,市北区25人获一等奖,占全市33%。定期开展骨干教师交流,近五年交流教师900多名,仅2017年交流152人,促进全区师资配置更加均衡;更多学校有了名师名校长,带动名校薄弱校均衡发展。

李沧区

全年新增3000余幼儿园学位

2017年,李沧区办学条件继续改善,教育承载力不断增强。区教体局将中小学、幼儿园新建、改扩建工程列入全年重点工作,30余所中小学、幼儿园的新建及改扩建工作稳步推进。完成青岛61中学综合楼建设,新建三所高标准幼儿园。弘德小学工程获评2017国家优质工程奖。永安路小学等三所学校顺利通过市标准化食堂验收,目前全区校园食堂建设率达96%。同时,坚持以教育信息化引领教育现代化,全区总计投入4800余万元为新建学校、幼儿园进行了现代化教育装备建设配备;积极推进微课、同步课堂、电子书包和信息化校园试点;基于全自动录播教室开展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课堂;2017年,在全市微视频课程开发大赛中,李沧有30个项目捧回了大奖;全区中小学100%达到青岛市智慧校园建设标准,提前1年完成了青岛市的规划部署。全年全区新增公办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7处,新增学位3000余个,公办及普惠性幼儿园在园人数达到82%;为辖区内幼儿家长提供了10次公益亲子早教课程和7次公益早期教育讲座,惠及近万家庭。

崂山区

9所中小学与高校“联姻”

近年来,崂山区多措并举确保区域统筹推进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 2016年,崂山区借助国有投资公司作为代建平台,加快书香门第配套小学等6所学校新建和姜哥庄小学等4所学校改扩建工程,力争在2019年9月前全部投入使用。 2017年又确定了第二批重点推进的5所学校建设工程。每年投入120余万元,为全区义务教育学校家长免费发放家长学校教材。每年投入近400万元,通过政府花钱买服务的方式,为全区3万名中小学生参加综合实践买单。

近3年来全区共招聘聘任制教师近400人,有效缓解教师结构性缺编问题。近年来,崂山区每年安排600余万元师资培训专项资金,对新教师、学科骨干教师、名师名校长进行分层次培训。成立13个区级名师、名校长工作室,4个市级名师名校长工作室,实现名师、名校长资源全区共享。近年来,崂山区先后与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多所高校开展合作办学,较快实现区域教育优质、多元、特色发展。目前,9所中小学挂牌成为高校附属学校或实验学校,占全区学校总数的26%。

城阳区

八成中小学参与共同体改革

为进一步实现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城阳区积极推行“教育发展共同体”改革,努力满足市民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一方面统筹招生培养,以学区为单位,统筹开展学区内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情况排查摸底,实行九年一贯制招生,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就近对口入学。整体规划初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探索九年一贯学生培养模式。另一方面统筹课程建设,建立小学与初中纵向衔接、横向协同的课程改革机制,推进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化实施,基于国家课程标准开发富有特色的校本课程,支持学校建立必修、选修与社团活动相统一的学科课程体系。

“教育发展共同体”是将两所学校“捆绑”发展,双方通过互派学科教师、干部挂职交流、师生共同活动等形式,在学校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基础上,嵌入有效的行政和专业支持,改变了以往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追求表面效应的现象,充分发挥了“1+1>2”效应。截至目前,城阳区80%以上的中小学参与了“教育发展共同体”改革,城乡间、校际间义务教育学校差距进一步缩小,优质教育资源基本实现全覆盖。

区市亮出成绩单

\
\
\
\
\

即墨区

新建改扩建53处中小学

学有优教,城乡一体,是近些年即墨教育的 “主攻”方向。近5年即墨区投入近23亿元,新建、改扩建53处中小学和128处幼儿园。目前,全区100%的镇街新建中心幼儿园,92%的镇街新建中心小学,83%的镇街新建初中,所有教室安装电子白板系统。同时,即墨区抓住青岛蓝谷、创智新区等重点组团建设的历史机遇,加大域外高端教育资源引进力度,中央美院、山师实验学校、山大附属中小学及幼儿园、北大附属即墨实验学校等优质教育资源集结墨城,与青岛市南区、市北区开展跨区域合作办学,区域性教育“硅谷”初步形成。良好的内外环境,也催生民办教育发展壮大。全区民办学历学校达到9所,总资产近10亿元,提供万余个优质学位。即墨区建立教师补充交流长效机制,近5年补充2030名优秀教师,重点充实农村教学一线,优化了城乡师资结构。

目前,全区共投入运行158辆校车,解决1.4万名学生上放学交通问题。建成97处青岛市标准化食堂,惠及4万余名学生。坚持实施“春雨助学”行动,落实困境儿童救助工作,年均发放各类助学金1000余万元。

青岛西海岸新区

3年聘任教师2438人

新区坚持全域统筹、城乡一体,构建了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西海岸方案”。 “十三五”期间,规划新建教育设施162处,其中义务教育学校86所;规划预留教育设施190处,其中义务教育学校80所。近三年,全区投资33亿元,新建、改扩建64所中小学,占青岛市建设学校总数的三分之一;完成116处学校运动场地塑胶改造;建成114处学校标准化食堂,创造学校建设“西海岸速度”。同时,新区投入1000万元,利用驻区高校资源、科普资源、人文资源,设立首批32个研学旅行基地。建成77处校园标准足球场,引进高水平足球教练,与专业足球俱乐部建立合作。新区拥有15所全国校园足球试点学校。在教师招聘方面,创新教师补充机制,2017年通过购买服务补充特色课程教师350人,在全区巡回走教。出台高层次教育人才引进办法,引进名师名校长59人。加大教师补充力度,三年聘任教师2438名。建立城乡互动多元交流机制,三年交流干部教师1069名。实施新教师三年培养行动计划,选派1200名教育干部、骨干教师到知名高校培训学习,选派103名年轻干部到全国名校挂职锻炼。向农村教师每月发放650元津贴;为农村教师按照高级职称标准免费体检;给农村教师开通免费班车、发放午餐补贴;向农村学校倾斜评优树先名额,为村级小学单列评优树先指标。

胶州市

46校推广学生饮用奶计划

近年来,胶州市全面深化综合改革,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推进均衡优质发展。在改善办学条件上,今年新、改、扩建中小学14所、幼儿园16所。与山东师范大学合作创办的山东师范大学瑞华实验小学启用招生,五里小学等新校即将启用。积极推动同步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建设,投入3180万元,建成同步课堂106间,惠及城乡学生10万名。以解决大班额问题为契机,近三年完成31所中小学建设工程,学校布局更加合理。市政府划拨专项资金近700万元,公开招标6家有资质的房屋检测鉴定机构,对全市543所138万平方米公、民办中小学幼儿园和非学历教育学校校舍进行房屋结构安全鉴定,目前正依据鉴定结果,协调各镇办、部门统筹安排全市学校校舍改造工作,确保孩子“住”的安全。落实“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政府实事项目,从9月份开始,先期在6个镇的46所中小学3.04万名中小学生中试点推广学生饮用奶计划。

2017年,胶州市选派200名城区优秀教师到农村中小学、幼儿园一线学校支教,选拔409名农村教师进入城区学校挂职学习。与此同时,市教体局面向全国名牌大学招聘国家免费师范生104名,成为目前省内一次性招收国家免费师范生最多的同级城市。

莱西市

公开招聘新教师六成到农村任教

莱西市以创建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县为契机,坚持硬件建设与内部管理共同提升。近几年市镇两级累计投入22亿元,实施了校安工程、标准化学校建设工程、现代化学校建设工程等一系列教育工程,拆建、加固校舍57万平方米,迁建、翻建学校60所,校园面貌焕然一新,校舍安全隐患彻底消除。近年来全市公开招聘的新教师,60%安排到农村学校任教,同时,不断加大选派城区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力度,农村教师年龄老化、青黄不接的问题逐步解决。不断改善教师待遇,工资水平在各郊区县市中率先与青岛市区拉平,目前教师人均月工资6000元,农村教师还落实了每月人均300元的补贴;通过建、租、购等多种形式,为教师建立周转房,解决了乡镇教师特别是新教师的住宿问题,鼓励他们安居乐业。莱西市以提高农村教育质量为目的,通过名校办分校、集团化办学等措施,推动城区优质学校和农村薄弱学校合作共建,发挥名校示范带动作用,在学科教研、课堂教学、学生管理、考核评价等方面对薄弱学校提供帮助,逐步将名校先进的办学思想、教学理念、管理模式和教学方法植入薄弱学校,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教育质量共同提高。全面开展特色学校创建活动,已创建青岛市海洋、足球、艺术等特色学校39所,莱西特色学校58所。

平度市

6900万元改造72所薄弱学校

平度市加快实施薄弱学校改造提升工程,在2015至2016年投资4.76亿元实施了农村薄弱学校危旧校舍改造、农村学校运动场地改造、学校专用教室餐厅宿舍厕所等基础设施建设、教学设施设备更新配备以及校园道路改造与环境提升等五大工程的基础上,2017年,总投资约6900万元的72所薄弱学校改造工程正在加紧推进,总投资约2亿元的182所学校运动场改造及30余所学校的400套教师周转房建设工程正在积极实施。积极解决城镇普通中小学大班额问题。在2015至2016年完成7所学校建设任务的基础上,2017年总投资约2亿元的郑州路小学和平度实验中学附属学校建成投用;投资约9800万元的太原路小学新建工程已经主体完工;总投资约1.8亿元的实验中学南校和沈阳路小学新建工程正在施工;总投资约1亿元的同和实验小学新建工程和胜利路小学、蟠桃小学扩建工程正在加紧推进,城镇普通中小学大班额问题明显缓解。此外,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投入1600万元,加快实施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中小学网络改造升级;投入2000多万元,完成农村薄弱学校计算机、图书更新;投入1000万元,实现农村学校无线网络全覆盖;投入5600万元,正在实施190所学校同步课堂建设。为加大新教师补充力度,在2016年招聘新教师423名的基础上,2017年招聘新教师429名。教师补充向偏远乡镇及薄弱学校倾斜,2017年有241名新教师安排到农村中小学任教。 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

记者王晓雨

[编辑:可可]
精彩美图 更多 >>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AI调解员

Copyright © 2017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 新闻备案:鲁新网201653205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