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写不完作业可不做”这是好办法吗?
写不完作业怎么办?估计好多有这种经历的人都曾为这个问题揪心过。现在,不写完作业不用怕了,有教育局来撑腰。近日,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局推行的中小学生作业管理标准,小学生如果晚上9时还没写完作业,初中生晚上10时没写完作业,那么剩下的作业,学生可以选择不做。规定虽然是杭州一个区的政策,但却让全国刚刚回归课堂,开始新学期的学生和家长瞩目。本期父母学堂,来自岛城三所优质中学的老师们带来为孩子减负的正确打开方式。
“四度”合一 实现学生的“健康学习”
青岛九中 学生发展处副主任 姜龙方
我国基础教育日益发展的今天,一个不可否认的现象就是孩子们的学习负担越来越重。如何帮助孩子从一开始就扣好人生的扣子,避免出现以影响孩子身心全面发展为代价换来高成绩的可能性趋势,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话题。透过现象看本质,杭州市通过对到校以及睡觉时间的硬性规定来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实质上就是对学校、家庭教育的一次新的尝试和期望。
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提出一个著名的论断:“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 ”在有效的时间内实现学生的“健康学习”,其关键就是家校双方的共同努力,即学校、老师,家长、学生的“四度”合一。
学校提升课程安排的 “合理度”。要从实质上减负,学校要发挥主导作用。根据国家教育课程计划和调整意见,开足开好体育、艺术、品德、社会、劳技等课程。在此基础上优化互联网+、PAD等教学手段,增强教学的形象性、直观性、生动性、趣味性。
教师提升作业布置的“有效度”。任课老师可以在“全员导师制”落实的大环境下,根据导师对学生的学情分析,合理布置作业,遵循“因材施教”原则,尊重个体差异,划分梯度,实行分层次布置作业的弹性做法,提高作业的“有效度”。
家长提升家庭环境的“温馨度”。父母和家庭成员的和睦以及整个家庭生活的和谐气氛对孩子的影响更直接,更明显。在学习的过程中,家长要做孩子的榜样和示范,使孩子在和谐、温馨的环境中全身心投入到学习当中,尽量避免孩子做作业,家长玩手机的情况出现。
学生提升学习效率的“紧张度”。在有效的时间内提升效率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要拿出对待考试的态度对待作业。做作业期间不要随意吃水果、翻阅习题答案、上厕所等。总之,考试时不能干的事,写作业时尽量也不干。
作业减负落地 还需各方同时发力
青岛十七中 办公室主任刘华增
这一“动大招”的措施理应受到点赞,这对于学生而言不啻是一大福音:既减轻了过重的课业负担,又可以美美地睡觉了。但是,要想把好事办好,还需各方同时发力。一是倒逼教师做好作业布置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传统的作业布置短时间内显然无法完成,所以需要教师重新设计作业,在习题筛选上、作业展示形式上要做足文章,要进一步打造高效课堂,让课堂成为教学效益的主阵地,避免加重学生课后负担;二是应关注家长无形给学生增负。事实上,家长对减负是欢迎的,但是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等观点的影响下,家长还是可能给孩子增负的,比如给孩子购买辅导资料、要求孩子剩下的时间必须做课外题等,以便维持自己的心理诉求,极有可能会出现学校减负而家长却偷偷增负的现象,让孩子有苦难言;三是相关教育部门应落实好监督措施和改进评价制度。应对学校的作业布置予以监控并展开质量分析,及时推广一些学校作业布置的好做法,及时调研短时间内的作业量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同时应采取多种措施改进对学生的评价,只有不唯分数的多元化评价方能打消家长的顾虑,真正让家长解放孩子,还学生以学业之余的自由。
着眼未来 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
青岛五十八中 心理教师王克伟
要求对于作业严重超量的部分学校的学生来讲的确是一种保护。但还是会出现优秀学生吃不饱,学困生依然疲劳的状态。这一政策并不是解决学业负担过重的最好方法。造成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根本原因,是学校老师,还是家长?不可否认,少数学校靠大量布置作业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真的增加了学生的学业负担,但这毕竟是少数,学校有问题,教育部门出台政策文件即可治理。但即使学校都做到了减负,家长们依然加负,学生的学业负担依然很重。我认为,规定学生晚上到点就可以不用再做作业,不如要求老师们分层次布置作业,比如作业分为ABC三层,对应不同的难度和数量,由学生自由选择,可以训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又可以因材施教。
要减掉学生过重学业负担,还必须关注家庭家教。家长们过分看重分数,急功近利,牺牲了孩子童年少年应有的快乐,培养了一大批小大人,这不是教育的成功,而正是教育的悲哀之所在。着眼孩子的未来,培养有个性的孩子,让孩子学会自己选择,让孩子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人,这才是减负真正的着眼点。
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 记者 赵黎
[编辑:可可]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