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助力成长 驻青高校为学生们打造内容丰富暑假课程

原标题:暑假期间,驻青高校为学生们打造了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暑假学校课程

让暑期成为学生“成长黄金期”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杨琪琪

“这是我第一次参加暑期学校,在这里见到了许多海洋生物学等领域的专家,还和他们深入交流,这将为我今后的科研工作打下坚实基础。”近日,由中国海洋大学方宗熙海洋生物进化与发育研究中心主办的第三届“海洋生物进化与发育”前沿论坛暨暑期学校举办。其间,专家教授们密集且丰富的学术报告以及专业细致的实验指导,让中国海洋大学2025级博士生王焱哲受益匪浅。

暑假,是学生们放松身心、调整状态的好时机,更是实现自我提升的黄金阶段。为了让学生们在假期里学有所获、学有所成,这个暑假,驻青高校精心打造了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暑期学校课程,旨在从多个维度助力学生成长,其中,提升科研水平与提高综合素质是两大核心目标。

汇聚国际前沿学者

赋能科研能力提升

“在课程学习环节的授课中,我重点跟大家分享了自己在海洋无脊椎动物领域的相关研究工作。尽管在座同学们的学习背景和研究方向各不相同,但大家都听得十分专注,不仅主动提问,更乐于交流,这种良性互动的氛围对知识的吸收消化大有裨益。”暑期学校首日,来自北卡罗来纳大学的教授肯尼思在完成了两个小时的授课后,立刻被同学们围住,继续进行着意犹未尽的学术交流。这样热烈的探讨场景,几乎在每门课程结束后都会如期上演。

中国海洋大学方宗熙海洋生物进化与发育研究中心负责人董波向记者介绍,作为中心连续3年举办的暑期品牌项目,今年的暑期学校共招募录取了来自清华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等包括本校在内的20余所国内外高校的55名学员。这些学员经过层层筛选,既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又对海洋生物进化与发育领域有着浓厚的研究兴趣。

翻看日程安排,记者发现近一周的暑期学校课程堪称“学术盛宴”——30余位国内外生命科学领域的杰出学者带来学科前沿报告,分享一系列极具价值的研究成果。他们的报告内容涵盖动物演化、发育机制、基因组学等前沿领域,为揭开生命世界的神秘面纱提供了新的视角。

暑期学校期间,这些国内外知名学者围绕各自研究领域,为学生们带来干货密集的专题课程。在课堂上,学者们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结合自身的科研经历,分享研究过程中的心得体会。此外,学生们在专家指导下开展贝类组织解剖、丝盘虫显微镜切割等分组实验,在动手的过程中深化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将学术认知转化为实践能力。

“这几天的学习收获远超预期,除了课程本身外,交流环节让我与不同院校的同学碰撞出很多新思路,对今后的科研方向启发很大。”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23级学生张健维告诉记者。

“我们的课程设置不仅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还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安排了实验室参观、科研互动等环节,让学生们在近距离接触科研一线的过程中,激发创新思维,拓宽学术视野。”董波告诉记者,中国海洋大学方宗熙海洋生物进化与发育研究中心自建设之初便确立了国际化定位,采用国际管理模式,立足国家发展海洋战略需求和海洋进化发育学术前沿,开展海洋生物基础研究,发展海洋前沿技术。“国际化机制的核心,一方面是推动学术研究跻身国际前沿,另一方面则是营造开放包容的国际化学术氛围。我们每年都会邀请海洋生物进化与发育等领域的国际顶尖学者来校交流,这既为青年学生开阔了学术视野,搭建了与顶尖科学家对话的桥梁,更为海洋生物领域的跨学科合作筑牢了根基,推动更多青年教师参与国际国内前沿合作,促进他们的成长。”董波如是说。

教学与交流更多元

助力综合素质提升

记者了解到,今年暑假期间,不少学校将“小学期”作为暑期学校的重要载体,除聚焦科技前沿外,还积极开展国际化教学与交流活动。这些活动紧扣学科特色与学生成长需求,在内容设计上突破传统课堂边界,让暑期真正成为学生拓宽视野、锤炼能力、涵养品格的“成长黄金期”。

近日,由山东大学主办,该校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风险治理与应急管理研究中心承办,由“国际青年人才来华交流项目”支持的“中日韩城市安全韧性与创新”国际暑期学校在山东大学青岛校区举办。本次活动以“气候变化适应与城市韧性创新”为主题,吸引了来自中国、韩国、日本、南非、印度、俄罗斯等国多所高校的近30名青年学生参与。

在为期两周的学习中,中外学子深入研讨了气候变化与灾害治理的专业知识,实地探访了青岛市海丽雅应急安全体验教育基地和青岛应急产业联盟。

同时,暑期课程期间,参与学员倡导建立了“中日韩青年气候韧性与减防灾协作网络”,发表了《中日韩青年气候变化应对与减防灾协作青岛宣言》,推动成立由山东大学、延世大学、庆应义塾大学共同发起的亚洲气候韧性和减防灾学术合作网络,携手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共同促进全球灾害治理协作。

据了解,今年年初,山东大学便发布了2025年暑期学校项目申报的通知,将项目划分为境外师资课程与暑期精品两大板块。其中,境外师资课程聚焦全球胜任力培养,是学生获取国际学分的重要途径。这些课程由来自全球知名高校的教授授课,采用全英文教学模式,内容涵盖了多个学科领域的前沿知识。暑期精品项目则突出多元融合,涵盖学术前沿探索、交叉学科实践、综合素质提升、科教产教融合、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等多个维度,充分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需求。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的暑期课程同样精彩纷呈。盛夏的校园里,国际学术热潮涌动——英国曼彻斯特大学、俄罗斯科学院俄语研究所、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等机构的20位专家学者应邀到访,为1500余名本科生开设20门全英文精品国际课程。这不仅是一场知识盛宴,更成为以学术对话为纽带、以文化互鉴为桥梁的国际化人才成长之旅。

据悉,该校2025年的本科国际课程全部采用线下授课,覆盖能源科学、先进材料、环境科学、人文艺术等领域的专业前沿课与通识选修课,以沉浸式全英文课堂为载体,将专业知识、创新思维与全球视野深度融合,推动教育现代化与国际化的深度耦合,为学生传授前沿知识、激发创新潜能、培育国际视野,持续为国际化人才培养注入动能。在《白俄罗斯与中国文化交流专题》课程中,来自白俄罗斯国立音乐学院的外籍教师聚焦合作交流与跨文化差异议题,让学生在热烈讨论中深入了解两国文化,增进彼此了解。课程立足时代前沿,深度解读两国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元素,系统呈现白俄罗斯的社会发展现状与文化特色,不仅有效打破了学生的认知壁垒,更引导他们发现中白文化在艺术、教育、科技等领域的融合契机。

“暑期学校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帮助学生修习国际学分,它们与日常专业化课程最大的不同在于,更注重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研究素养。”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风险治理与应急管理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韩自强表示,“我们希望通过这种形式不断丰富学生的暑期生活,将优质暑期课程打造成学生交换与交流的长效平台。”

[来源:青岛日报 编辑:孙宝震]
精彩美图 更多 >>
2025 08/18 07:12
· 来源 ·
青岛日报
· 责编 ·
孙宝震
阅读量
扫描到手机
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可以在手机继续阅读。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AI调解员

Copyright © 2014-2025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8050064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21 增值电信:鲁B2-20180061 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
手机版 | 媒体资源 | 信网传播力 | 关于信网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