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探访传统名村青山社区 石头小巷像迷宫

2014-11-25 09:12:30   来源:信网

查看原图

分享到:

信网11月25日讯 沿着滨海公路往崂山深处走,在张家河社区拐到王沙路,然后一直走下去,尽头就是青山。早在2012年,这个有着4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就已入选中国传统名村。400年沧海桑田,一批批年轻人曾走出山村致富,而今,旅游产业的发展,年轻人在家门口就能过上富足的生活。近日,城市信报/信网记者沿着公路边的小道,穿过走廊小巷,探寻这个“国家级传统村落”的乡愁。

●石头小巷像迷宫

从繁华的市区来到青山,这里出奇的安静。站在公路上环顾四周,面前是海,身后高山,山海之间,一片红瓦灰墙的山村坐落其中。村子旁边就是整齐的块状梯田,种着绿油油的茶叶。

城市信报/信网记者没有选择乘车沿着宽马路前往社区,而是沿着公路边岔出的一条小巷往里走。整个社区建在一个坡上,高低不平的地势,决定了连通社区家家户户的只能是这些错综复杂的巷子。小巷之间相互串联,行走其中,宛如迷宫一般。

羊肠小巷最多容纳两三人并排行走,脚底是石头铺设的路面,高低不平,有些许的坑洼。城市信报/信网记者走在上面,不得不仔细看着脚下的路。走惯了城市平整的马路,在这里,好像一不小心就会“失足”。

●提起小巷,想到童年

在一个多条巷子的交会路口,一位70多岁的大妈正在角落里晒着太阳。她告诉城市信报/信网记者,作为一个从小就在青山长大,至今都没有离开过一天的青山人。虽然现在的青山千变万化,但是能够让她想起童年的还是这些幽深的小巷。

●400年历史的青山

穿过曲折的小巷一路走下来,就来到了海边,作为一个渔村,青山一直繁衍到现在,都和大海息息相关。在岸边,一位正在修补渔网的林先生给城市信报/信网记者讲述起了青山和大海的故事。

林先生告诉城市信报/信网记者,他今年66岁,是土生土长的青山人。而眼前的这片海,正是他几十年来依赖的地方。

“青山社区的海岸线差不多有15里,是咱们崂山海岸线最长的社区。你看这边这个湾,水很清吧,大海在这里形成了一个环形水湾,是天然的避风港,我们当地渔民称之为青山湾。”

●婚宴上不能有蔬菜

说起自己儿时的记忆,林先生想了一会说,让他至今记忆犹新的,就是每当有人家结婚的时候。

“你要是不走公路从村里逛,就能感受到青山是个什么样的村子,道路很窄,家家户户就这么大的地方,过去都是这样结婚的。这家的小子娶媳妇,在家里肯定摆不开桌,怎么办呢?干脆就把婚宴直接摆到外面巷子里,摆到邻居家,一家有喜事,四邻一起办婚宴。特别的热闹,邻里之间的关系也非常密切,就跟自己家人一样,有了喜事,大家二话不说都帮忙。”林先生说。他告诉城市信报/信网记者,除了这个形式很热闹之外,过去婚宴上的吃食,也是极其讲究的。

●去青山,可以这么走

400年青山村,这里“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进入这个渔村有两种路径,一是开车沿着宽阔平整的公路,路过大门牌坊;也可以从公路边顺着羊肠小道往下走。

市民想要自驾游的话,可以沿滨海大道过仰口隧道至何家社区路口右转,经王哥庄、仰口到达青山社区。

要是乘坐公交车的话,可以乘坐公交106路直达青山社区。或乘坐109路、110路、312路 、371路、383路,转618路至青山社区。

 

Copyright © 2014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