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三百岁墨城安村藏于青山间 登榜"中国美丽田园"

2014-12-01 08:45:09   来源:信网

查看原图

分享到:

信网12月1日讯 一条狗,几只鸡,老伴儿喊声“老头子”,李老汉的这一辈子,没离开过几次“中国美丽田园”墨城安村。他的儿子以及很多人已搬出山村,68岁的他留下守山,住在简陋的几间房,每天生活在山脚下。

孩子孝顺想让他搬,可是李老汉没舍得。撇下这村子,这片山,那个家,就远了。“摸不到村里的树,看不到门口的山,心里会空落落的。”他说。

●青山间藏三百岁小村

墨城安是个小村子,在西海岸新区的铁山街道,目前只有50来户人家。沿着泰山路一路往西,车拐进一条约五米宽的小路,一路延伸进山林之间。在山脚下,稀疏的民居斑点一样散落,这里就是墨城安。靠着墨禅庵果园景观,它登榜“中国美丽田园”。

11月23日的墨城安,刚被一场小雨洗过,站在村外望去,周边的山顶雾气缭绕,裹挟着部分浓绿的松木。山里的民居并不集中,家家户户是独门独院,让这里多了几分与世隔绝的色彩。

穿过一座堡垒式的大门,沿着蜿蜒的山路深进村落,李老汉就住在山脚下。他是土生土长的墨城安村人。李老汉说,这个村子并不大,兴旺的时候曾有80多户,如今大约住着50户人家。村子至今有300年的历史了。

他说,村里的人都姓李。据传,清乾隆年间李氏先祖李松、李梅兄弟由孟家庄迁于该村。因山上有尼姑庵,名墨婵庵,村以庵得名。后因谐音,演变为墨城安。

墨城安周围都是山,树是守护山村的“神”,李老汉说,有些树,从自己记事起,就已经很粗,一个人压根抱不过来。小时候,村里的牛能有百余头,羊也能有三四百只,放牧的孩子们贪玩,就将它们放在一边,攀爬山上的老树,围着老树的底下找果实,成了童年里最深的记忆。也正是这些老树的存在,从春天到秋天,村里的人不缺水果,杏、山楂到板栗、柿子。按照村里老人的说法,有的老树已有四五百年,两百年的老树基本很常见。

从他的家里走出来,李老汉一路往山里走,路上的他,总是忍不住指着路边的树说,这也是村里的古树。其中有一棵板栗树,记者看到,在当下的时节,树已经褪去绿装,泛黄的树叶摇摇欲坠。整棵树的树冠散开来,仿佛一张大伞罩住主干。李老汉走近后,轻轻拍几下树干,然后尝试着去抱住它,可他压根环抱不过来。随后,他叫过身边的朋友,俩人尝试能否抱起这棵树,可尽管如此,两个人手的还是连不起来。

在墨城安,还有一棵“千年山楂王”,这更是村里的宝贝,李老汉说,他也不知道这棵树的年纪,村里一直盛传这棵树已有四五百年,这个岁数的山楂树很少见,而且每年依然结出不少果子。看着山楂树的枝条耷拉下来,村里的人也担心老树折断,就给它做了支撑,将这棵树的周边围了起来。

他叹着气说,其实,村里的老树也在死去,有些老树的根部腐坏了,村民也是无能为力。只能尽量保护还存活的树,保住这些村里的宝贝疙瘩,好让那些回村的后人们看看,回来时能找到小时候的感觉。

●山泉水泡茶烧饭格外香

墨城安的周边被山环绕,他说,这些山都有自己的名字,根据山的形状来喊的。墨城安东头的山,形状像一口大锅,被村里的人叫成“大锅顶”;村南的山头被叫做“蘑菇顶”,西南侧的山头被称为“望海楼”,正西的大山就是铁镢山。闲下来的时候,他就会到山上走走,找找儿时的感觉,那些日子,已经远了许多。

李老汉告诉城市信报/信网记者,也得益于这些山的存在,村里的空气格外新鲜,水也是格外好喝,就算是从村里走出去的人,回到村子里还会感叹,村里的一切都还熟悉,还是原来的样子。空气清新,山泉水醉人。甚至,住在外地的老人过世后,家人也会把他送回到村里。村里人喝的山泉水,这些年,还装上了自来水管,直接送到村民的缸里。

李老汉的儿子已经43岁,在原胶南从事绿化的工作。虽然已经不住在村里,可隔三差五就回到老家。一方面看看家里的父母,还有要尝一口山泉水,吃家里做的饭和泡的茶,那种味道,从自来水里难以品出来。李老汉说,儿子怀念那个味道,因为山泉水养大了他,那就是故乡的味道。每当儿子回到墨城安,李老汉也能看到孙子和孙女,两个小家伙总是围着他转悠。

40多岁时,李老汉曾外出打零工,可没多久,他就毅然决然地回到了村里,他说,自己在外面待不住,心里总是念着村子和家里,满心想着回村守着那些老树。村里的山泉水甘甜,煮出来的饭也格外香,每每想起来,心里的酸楚就泛上来,从那以后,他就更下定决心,再也不离开村子。

文/图 城市信报/信网记者 刘金震

Copyright © 2014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