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女将”创业做科研
在位于世贸中心的厚科信息办公室中见到张延玲,的确让人略有吃惊。先是办公环境,不大的几间办公室里,坐满了正在忙碌的员工们,不同于现在流行的互联网企业那种轻快随意的氛围,这里的氛围明显严谨而紧张,让人深感这是研发型企业。张延玲本人,穿着朴实大方,没有想象中女老板的盛气凌人,反倒是像“邻家女孩”那样和蔼可亲,让人看了就没有了距离。
张延玲是德州人,毕业于山东科技大学英语专业,2005年她进入一家贸易公司。“她非常好学,能吃苦,人缘好,成长得很快。”一位曾与她共事的老同事这样评价。到2009年,28岁的张延玲已经做到了公司分管销售的副总经理,每年年薪和销售提成达到了几十万元。
作为女人,这样的收入完全可以满足了,但张延玲显然不是这么想的。在这家企业工作的过程中,她接触到了“标识带”的专利技术,并判断其有文章可做。张延玲说,城市地下管线就像一个人身体中的血管,担负着供水、电力、通讯等各种资源和信息的传输任务 ,但如此重要的“生命线”却在铺设之初便处于无标识、没有统一规划的状态,造成施工过程中管线时常被挖破、挖断。
“如何让地下管线的标识带拥有更多的功能?能不能实现?”基于对专利技术的信任和对前景的把握,张延玲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放弃高薪,用所有的积蓄用来创业。她的第一件事,就是购买了对地下埋设物安全管理及生产管理相关联的6项专利,并与专利权人建立了松散型的、紧密型的合作关系共同研发新产品。
客户需求促使产品迭代
经过一年的筹备,2010年8月,青岛厚科化学有限公司(公司前身)正式成立。“之所以对未来很有信心,是地下管线权属单位对我们的产品很感兴趣。在推销第一代产品时,客户不断地提出要求,比如‘能知道管线的走向就好了’、‘能知道管线离地面的距离就好了’‘管线破了能自动报警就好了’……设计离不开实践,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合理的、人性化的科学改进就实现了设计的目的。有需求必然会有市场,这就让我们感到市场的广阔。”张延玲说,公司技术人员根据掌握的高分子新型材料技术,聚焦保护地下埋设物,自主研发地下埋设物标识装置及标识系统,不断地解决客户提出的需求。
她拿出一台地下埋设物行踪探测装置仪器,一边比画一边介绍说,“经过多次产品迭代,我们的标识带演变成了这样一种在地下埋设物的上部与地表之间连续埋设的长扁形带体,在各种管线的施工、维护、维修时,可准确地掌握该地下各种管线正确位置的埋设坐标和深度等数据信息,无需耗费大量人力或时间来利用复杂的探测仪器寻找及查询地下设施,靠的是什么?是这台北斗卫星定位装置。”
“毫不谦虚地说,我们公司对地下管网智能化管理的探索已经走在世界最前沿,即使第一代产品:标识带,在其带体上已经拥有9项专利技术,涉及新材料、浓缩、覆膜到真空处理等环节。”在厚科信息技术总监解初熠的眼中,公司产品有着很好的优势,“像双向迂回叠合带体处理技术,当挖掘机挖掘时,标识带会跟挖掘机的挖掘斗前后或上下移动,折叠部分会打开,实现不被挖断的目的,从而起到提示和警示作用,只这一项就会基本解决地下管线被挖断的问题,它对施工者起到了提示和警示作用。”
制定标准抢占市场高地
张延玲看得明白,谁掌握了标准的制定权,谁就拥有了市场主动权。“比如高通、微软等知名公司不仅仅是因为其拥有先进的技术而成为世界级企业,更重要的是这些公司是所属行业标准的制定者。”张延玲说,厚科信息于2011年开始着手建立企业标准,并围绕企业标准做足了“加法”。
2012年,厚科信息会同行业标准化委员会制定了国家行业标准,于2013年被国家工信部列入行业标准计划(标准号SAC/TC48),2014年青岛市科技局在北京对厚科两个项目进行了科技成果评审,其中,《地下埋设物标识带》项目被评定为“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地下埋设物标识装置及标识系统》项目被评定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以上两项目填补了中国在基础建设领域对地下管线进行安全保护的空白。
“参与制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过程,我们学到了很多,也收获了专家 、同行的高度认可,同时让企业充分了解到国内外同行先进的理念和技术应用。我们不甘于仅仅做卖产品的三类企业或创品牌的二类企业,而是积极争当制定标准的一类企业,使企业不仅成为技术创新的引领者,更成为行业规则的制定者,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目前,我们正在制定的标准还有7项,至今年年底争取公布两项。”张延玲说。
分享
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