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份以来,记者对青西新区的特色海产品市场进行探访发现,今年以来,受多方面因素影响,有些企业出现了市场表现欠佳、销售量下滑的情况。那么,在蓝色海洋经济蓬勃发展的当下,该行业如何突破当下的境况?12月19日,本报《西海岸新闻》将在位于香江路的世贸海悦大酒店举办2014年西海岸特色海产品论坛,邀请业内专家、相关政府部门、地区海产品龙头企业共谋发展 。
青西新区海参受青睐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作为拥有绵长海岸线的青西新区,海洋的馈赠向来是丰厚的。而目前青西新区着力推进蓝色海洋经济的发展,也为特色海产品行业的腾飞奠定了环境优势。“记得小时候,经常到海滩上、礁石里去赶海,鱼、螃蟹、海星这些都是常见的,甚至野生海参、鲍鱼都能够见到。”今年40多岁的市民刘先生表示,“后来我们也是看着经济飞速的发展,捕捞呀、养殖呀还有海产品加工,这些都成了老百姓鼓起腰包的路子。”
据了解,青西新区因其良好的气候、水质等优势,当地出产的海产品受到远近客户、市民的青睐。“几乎隔上一两个月就来这家店里买海参,已经有四五年时间了。因为这里的东西都是当地产的好东西,吃着也放心。”在武夷山路上的一家海产品商店,来自市南区的市民张明告诉记者。记者注意到,不少北京、济南等地的客商也会选择到青西新区这一海产品产地来进货。
市场行情没有向好
“虽然说老客户很认我们的东西,但是今年以来的市场行情跟去年相比并没有向好。销售业绩有一点下滑。”从事海参养殖加工的商户张先生告诉记者,“我们分析主要的原因还是市场大环境、个别不正当竞争等因素。”
张先生的看法也代表了不少从业者的观点。那么,令一些商家感到头疼的市场现象又有哪些呢?“我们的海产品走的是产业链的经营模式,从育苗、到底播养殖再到加工最后到销售都有一套完整的体系。这也是产品质量的一个保证。不过这样做产品,品质能保证了,但是价值、成本就会高,尤其是比某些在原料、加工等环节使用了‘非常手段’来压低成本的海产品成本高。”从事海产品行业的杜先生表示。
共同探寻突破之道
那么,在坐拥“特色海产品”产业天时、地利等诸多优势的青西新区,商家应该如何在当前的形式下取得突破?面对这一话题,12月19日,半岛都市报《西海岸新闻》将举办2014年西海岸特色海产品论坛。海参作为青岛西海岸新区的特色海产品,是一张名片,如何打造好这张名片 、发展好海参行业是我们举办本次论坛的目的。
本次论坛上,为使海参行业实现突围,各海参企业可各抒己见,共谋发展 。本次论坛将邀请当地海洋渔业部门、工商部门、食药监部门等部门领导及专家,共同探讨未来青岛西海岸新区特色海产品未来发展动态以及海参行业发展走向。
文/图 记者 周晋华
分享
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