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①:检测报告显示,山泉水pH值为6.65,呈弱酸性,总硬度为40.2mg∕L,低于自来水硬度。而据疾控中心工作人员介绍,人体最好饮用pH在7.2左右的弱碱性水,泉水硬度不高所以口感柔和。
图②:市民用水瓢将泉水倒入水桶中以回家饮用。
图③:疾控中心工作人员取水样对泉水的35项指标依次进行检测。
针对市民较为关注的大珠山山泉水是否安全卫生的问题,本报记者上山采取水样送到官方权威水质检测机构进行了检验……
大珠山是新区有名景点,就连其北侧流淌的山泉水也小有名气。每天,在六合社区附近,大珠山北侧的小路上有这么一群“背水族”,他们或是开着小轿车或是骑着自行车、三轮车,目的很一致,带着盛水的器具来到泉眼,给一家老小打几桶山泉水回家泡茶、煮饭……因此,备受“背水族”喜欢的山泉水是否安全卫生引起了本报关注。近日,记者探访了山上泉眼,采取水样,送到经山东省技术监督局认定的官方权威水质检测机构黄岛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利用专业设备进行检验。经过15天的检测,检测报告显示,大珠山上的山泉水符合生活饮用水标准,水质比自来水相对要好些。
两泉眼藏山腰取水人真不少
从海军希望小学西侧爬山,步行大约半小时左右,记者便到达了“背水族”戏称的“神泉水”泉眼处。一路上前来取山泉水的“背水族”可不少,有骑自行车的,也有推手推车来的,甚至还有开着私家车的。
在半山坡的低洼处,记者看到了“背水族”取水的泉眼,泉眼周围,农户散养的鸡不时从流淌的泉水里啄饮一下,泉眼附近还飘散着些许白色塑料袋……如此环境让记者对泉水水质有些怀疑,如果不是已经聚集了十多位取水的市民,记者根本发现不了这里就是泉眼,而附近已经放了大大小小二十多个塑料水桶,取水桶依次排开,显得很有秩序,众多取水人就在水旁聊起天来。
记者看到,此处取水点有两个泉眼,西侧的泉眼较深,大约40厘米,东侧的泉眼则仅有20厘米左右,市民取水一概都用水瓢。
喝起来口感好,有人以水会友
“这水喝着舒服,有点甜而且看上去很干净,因为这口好水,我还结交了不少茶友呢。”72岁的市民陈先生爱喝茶,他介绍说,每天来这里背水的得有上百人,最多时会有二三十人排队,他自己一周来一次,骑三轮车拉着塑料水桶打山泉水已经成了习惯,“每次取50升左右吧。”
排在陈先生身后的是来自珠海三社区的贾先生一家,贾先生说,这是他第一次来这里取水,“我以前在单位时就爱喝泉水,退休后听朋友说这里的泉水非常甜,就来尝尝看,要是好的话以后就来这里取水啦!”
说起口感,这些“背水族”纷纷竖起大拇指夸赞,但凭仅口感能判定水质的好坏吗?“很早的时候我就用试纸自己测过,挺好的,有点弱酸。”陈先生告诉记者。
“暖瓶里没有水垢,茶碗也不用勤洗,有点甜甜的,我喝了这么多年,肯定是没有问题的。”正在排队取水的是模拟王女士笑着说。
然而当记者表明身份时,取水市民均不约而同地问道:“是来测水质的吗?测一测那可就太好了。你们取水回去调查一下,看到检测结果后我们心里也有底。”
符合饮水标准,细菌并未超标
泉水是否真如大家口中那么神奇呢?记者捧水尝了一口,口感的确微甜,不同于平常所喝到的自来水。记者随后用专用无菌瓶、水桶采取了水样,带到经山东省技术监督局认定的官方权威水质检测机构黄岛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利用离子色谱仪、色相色谱仪、电热恒温培养箱、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等检测仪器进行了详细检测。
负责此次山泉水水质检测的疾控中心副主任蒋兴海告诉记者,此次检测的35项指标包括总硬度、色度、嗅和味、pH值、总大肠菌数、浑浊度、肉眼可见物等,需耗时较多。
经过15天的等待,近日,山泉水检测报告正式“出炉”,检测的35项指标全部符合标准。“检测数据显示,此处山泉水符合生活饮用水标准。”蒋兴海介绍,作为判断水质的重要指标——— 菌落总数并未超标,而另一指标总大肠菌数也未检出,“从各个指标来看,可以说此处的山泉水比自来水水质要好一些,但并不能说绝对好。”
注意观察环境饮用仍需谨慎
“经检测,此处山泉水的酸碱度是6.65,虽然在国家标准范围6.5~8.5之内,但呈弱酸性。从人体的正常代谢来说,最好饮用pH在7.2左右的弱碱性水。”蒋兴海告诉记者,另外山泉水的总硬度只有40.2mg∕L,低于自来水的硬度,“反映在口感上的,就是水的软硬度。如果水的口感发涩,这其实说明水的总硬度大,相对应的是矿物质含量高;而此处的山泉水硬度低,水比较软,所以口感柔和,发甜。”
“根据检测数据,虽说此处山泉水符合生活饮用水标准,但因泉眼所处环境并无专业维护,所以在此处山泉取水时,广大市民需留意观察环境变化对水体的影响,选取到清澈干净的山泉水后,也最好不要直接饮用,需烧开再喝。”蒋兴海提醒道。(李玉华)
分享
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