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平凡的世界》正在热播,我也算得上路遥的忠实读者。之前,我对这部剧与其说期待,不如说是好奇,一心想知道,这样一部经典会被拍成什么样子。
这些年,经典被拍得惨不忍睹的已然太多,陈忠实的《白鹿原》便是前车之鉴。因此,我也多了几分平常心。等到看了几集电视剧《平凡的世界》之后,感觉也算差强人意。虽然演员们个个雪白粉嫩,和心目中的形象相差十万八千里;虽然那掺了千分之一“陕北味精”的普通话太过蹩脚;虽然以“金波”为代表的角色被砍掉让人遗憾……但我还是愿意去理解导演的苦衷,毕竟要考虑现代人的接受能力和收视率,就勉为其难地“从”了吧。这部剧也算一个极好的引子,让我好好想想那段迷恋路遥和他《平凡的世界》的岁月。
那是上世纪90年代,我在农村上中学,虽然距离路遥所描写的年代已有些远,但还是深刻地感受到农村的苦,以及由乡村通往城市的这条路是何其艰难。在电视剧《平凡的世界》第一集开头,纷纷扬扬的大雪中,学生排队打饭,孙少平连5分钱一份的“丙菜”都买不起,自尊心又强,只好躲在一旁,等别人打完菜后,来拿走剩下的两个高粱面的黑馒头。初中时,我和很多同学几乎不去食堂买菜,吃的馒头是从家里带来的,一带就是一星期的量,后来干巴得掰不动,只好放在课桌角上掰开。后来接触到路遥的《人生》和《平凡的世界》,读了不止一遍。可能我过于晚熟,印象深刻的一直都是城乡的天壤之别,至于主人公感情方面的纠葛并不太感冒。现在想想,我错过了书中不少精彩的地方,却也读懂了路遥所想表达的那颗不安分的农民的心。
孙少安有着不甘心穷一辈子的那股子劲 ;孙少平追求的则更为形而上,他身上是一种青春的执拗。他们昂扬的生命力,曾在一段时间内让我振奋。多年以来,我也清楚地看到了很多少时的玩伴和同学,凭着一膀子力气和聪明才智,走出了他们自己的路,改变了自己的人生。
说实话,我不觉得《平凡的世界》是一部励志的作品,它讲述的还是人在历史和生命洪流中前进的姿态。当物质生活逐渐开始富足之后,我们是否忘记了当年那些“平凡”的初心?也许90后们根本对这部作品无感,那上一辈也正好借此剧讲一讲,弥合一下两代人的裂痕。路遥是一个不应该被忘记的人,只愿他的文学能重新点起一盏灯。虽不奢望它再次成为一轮皓月,但至少比那些家庭肥皂剧强多了。薛易
分享
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