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青岛就医将可一号通行 提供从子宫到骨灰盒服务

2016-01-05 01:48:22
作者:王鑫鑫
责任编辑:亚麦

年底前实现“一号通行”

1月4日,记者从“全市居民就医一号通行通气会”上获悉,自2015年7月30日区域诊疗一卡通在市妇儿医院上线试运行以来,患者平均就诊时间从3.5小时缩短至1.5小时。目前 ,开发区第一人民医院等部分医院已经接入平台联网运行,青大附院、市立医院完成了社会保障卡诊间自助结算测试。预计今年3月份,至少实现2家医院连接,年底前全市大型医院全部接入,真正实现区域诊疗“一号通行,资源共享”。

“一号通”记录一生信息

群众就医难,难在“三长一短”(挂号候诊收费排队长、就诊时间短),为破解这个难题,2015年,市卫生计生委和市人社局积极配合,启动了青岛市居民健康信息服务系统建设。

据卫计委发展规划处处长吕坤政介绍说,青岛市居民健康信息服务系统连接全员人口信息、电子病历、居民健康档案三大数据库和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 、药品管理、综合管理、计划生育等协同应用平台以及各医疗机构的信息集成系统,建设统一的、覆盖全市居民的健康信息服务平台,实现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的连续记录以及在医疗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

“我们这个系统,记录一生,服务一生,可谓从子宫到骨灰盒的服务。”吕坤政解释,居民健康档案将记录一个人一生的健康信息,从妈妈怀孕期间一直到死亡,所以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可用手机调阅健康信息

据吕坤政介绍,居民健康信息服务系统汇集了预约挂号管理、健康账号管理、结算支付管理、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咨询等功能模块,为居民提供健康档案查询和自主管理、健康知识在线咨询与互动、诊疗信息推送、检查检验结果查询、就诊预约、预交金和第三方支付等服务。

通过该平台,居民持社会保障卡或区域诊疗卡可在全市范围内各医疗机构预约挂号、就诊缴费,并为青岛市居民健康信息服务平台提供身份识别,建立健康档案账号。平台将居民接受医疗保健服务全流程中产生的健康信息(电子病历、电子健康档案)自动归集,实现区域诊疗“一号通行,资源共享”。

平台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咨询等智能模块促进居民自我健康管理。居民可随时随地通过电脑、智能手机APP、微信公众号登录平台,调阅个人或家人在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就医信息、健康档案查询和维护、健康知识浏览、健康咨询与专家互动。

就诊时间精确至15分钟

“目前,我们只做到了预约挂号、就诊缴费和信息推送这三步,其余模块功能正在逐步推进。”卫计委统计信息处主任薛刚介绍说,微信和支付宝测试已经完成,下一步鼓励和发展第三方支付。

下一步还将整合全市各个医疗机构的医生号源,建立全市预约挂号系统,实现所有预约方式与现场挂号共享号源,预约平台与各医院系统互通互联。推行分时段预约,居民登录平台可预约全市各医院的科室和医生,具体就诊时间精确至一刻钟以内。

年底前实现“一号通行”

吕坤政介绍,从筹备之初,到试运行 ,再到真正实现“一号通行”全市,大致分为6个阶段。

第一阶段:2015年初,市卫计委和人社局开始筹备创建居民健康信息服务系统。

第二阶段:2015年7月30日,青岛市居民健康信息服务系统在市妇儿医院上线试运行。

第三阶段:2016年初,开发区第一人民医院等部分医院已经接入平台联网运行 ,青大附院、市立医院完成了社会保障卡诊间自助结算测试。

第四阶段:2016年3月份,实现2家医院之间的互联互通,可能是妇儿医院和开发区第一人民医院。届时,俩医院之间用同一张区域诊疗卡。

第五阶段:2016年9月底,基本实现所有市属医院全部接入。

第六阶段:2016年12月底,全市大型医院原则上全部接入;社会办医疗机构在自愿申请、满足接入标准情况下可逐步接入。“届时,至少20家医院互联互通,居民只要手持一张就诊卡,就可以走遍这些医院。”吕坤政说。

文/图 城市信报/信网记者 王鑫鑫

5个热点问题

1、为何是“一号通行”,而非“一卡通行”?

将来,区域诊疗卡、社保卡和身份证都可以用来预约挂号,这三张卡好比三把“金钥匙”。居民持诊疗卡或社保卡可在全市范围内各医疗机构预约挂号、就诊缴费,并为青岛居民健康信息平台提供身份识别,识别的标识就是身份证号,所以是“一号通行”。

2、社保卡将来能实现诊间结算吗?

下一步,区域诊疗卡、社保卡将逐步取代医院各自原有的就诊卡,实现诊间结算。

3、诊间结算如何实现?

在医生工作站里,或是在医院走廊里设立结算处,避免了老百姓一处检查一处结算的麻烦。

4、丢了卡咋办?

区域诊疗卡可以在医院挂失补办;社保卡丢了只能去银行补办。

5、医院的预交金还需要重复缴纳吗?

如果转院的话,互联互通的医院之间,预交金可跨院使用、即时结算。

[编辑:亚麦]
信网版权稿件,欢迎转载。转载时请保留完整信息,否则追究侵权责任。
精彩美图 更多 >>

分享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AI调解员

Copyright © 2016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