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银行理财收益正式迈入“3时代” 创5年新低

2016-04-22 02:17:09
来源:
作者:张俊达
责任编辑:亚麦

今年初,人民币非结构性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还能超过4.2% ,但不到5个月时间便跌破4% ,这是近5年来,人民币非结构性理财产品的平均收益率首次破跌4% 。上周有948款银行理财产品发售,其中人民币非结构性理财产品累计发售864款,平均预期收益率3.97% ,环比下降0.05个百分点。业内人士表示,这预示着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正式迈入“3时代”。

收益4% 以上产品被抢购

收益率超4%基本被抢购一空,“去年这时候,5%的产品还可以买到,可现在5%的已经见不到,4%以上的都要靠抢。”日前,市民宗女士到青岛市内一家股份制银行网点了解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情况。“现在手上存了一些钱,放在银行存着,现在利息也低,就寻思着买点银行理财产品保保值,以前也买过,收益没有这么低,理财经理介绍的保本的都是在4%以上的,现在都在4%以下了。”

“大部分客户都是用网银来抢,很多老人不会用网银,都是一大早来网点排队,有时单子还没填完,系统就显示额度没有了。现在如果有收益超过4%就会被抢购一空,前段时间,销售的一款收益4.2%的产品,是柜台销售的,半个小时就被抢光了,如果是在网上销售的话估计跟淘宝秒杀似的。”该网点理财经理张经理告诉记者。记者也看到该网点近期销售的几款理财产品中,最高预期年化收益率在4.05%~4.2%,投资期限从35天~153天不等,“去年这会儿,我们这里都是5%以上的产品,但是现在央行降息降准了六次,收益率也自然下来了,要是还降息,估计还得降。”张经理补充说。

记者走访多家银行网点发现 ,目前银行推出的理财产品中,保本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多在3.3%左右,非保本理财产品中,投资期限在三到六个月的产品,收益率仅略超过4%,即便有超过4.5%的中短期理财产品,也是寥寥无几。

本月踏入“3时代”

今年初,人民币非结构性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还能超过4.2%,但不到5个月时间便跌破4%,这是近5年来,人民币非结构性理财产品的平均收益率首次破跌4%。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4月份人民币非结构性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站上4%,之后5年一直保持在4%之上。

据银率网数据库统计,上周共有948款银行理财产品发售,平均投资期限为134天。其中,人民币非结构性理财产品累计发售864款,平均预期收益率为3.97%。

分析师认为,银行理财收益在经过近一年的持续下跌后,已进入低收益区间,理财收益“3时代”宣告到来。对于银行理财投资者来说,寻求较高收益的银行理财产品会越来越难。

银行理财产品在我国居民投资理财市场的份额和地位可以说是举足轻重,其收益走低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是市场投资回报率逐渐走低的一个缩影。银行理财平均预期收益率跌破4%的最主要原因,就在于流动性的相对泛滥和优质资产的稀缺。宽松格局不变和低利率环境是银行理财市场收益率持续下滑的一个重要原因。就银行理财市场看,暂时没有出现触底反弹的迹象,收益还是处于下跌通道之中。

投资者应主动降低收益预期

城商行已经成为理财市场的佼佼者。从梯队来看,城商行的产品收益率最高,股份制银行产品其次,国有大行最低。这一趋势在近期的理财产品收益榜中也有所体现,相比大行,中小银行在揽客方面更拼,而且理财标的资产规模不大,风险容忍度更高。因此可投向一些期限短、规模小的项目,这些项目的收益率往往更高。国有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偏低,一方面是因为国有银行的客户基础体量庞大,收缩利差的需求没有中小银行迫切;另一方面是因为国有大行发行更多是为了稳中求进,所以安全性要求更高,收益率自然会低一些。

继去年央行连续多次降息后,理财产品收益率一路下滑。由于年内仍有降息空间,因此,常规产品收益率将继续下行,但下行幅度较小。业内人士表示,投资者应主动降低收益预期,投资理财要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选择产品,警惕高收益诱惑,强调风险匹配。投资理财不可盲目跟风,一定要了解投资平台及产品等相关信息。部分追求较高投资回报率的人群,因为没有正确认识收益走低的现实容易上当受骗,购买一些虚假的高收益产品,投资者应主动降低收益预期,把本金安全放在投资理财的首位。 城市信报/信网记者 张俊达

[编辑:亚麦]
精彩美图 更多 >>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AI调解员

Copyright © 2018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 新闻备案:鲁新网201653205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