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海尔机器人:家务活没人干?机器人来“承包”
7月15日下午,在济宁市珞石智能制造产业园,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产业链上的山东好品牌”系列现场记者见面会,邀请珞石机器人、海尔机器人、优宝特、纽氏达特4家企业负责人,及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同志,围绕“山东打造机器人创新应用高地”主题与记者见面交流。
新华社记者:
上周我参加了省政府例行吹风会,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负责同志为我们现场讲解了最新出台的《山东省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我想请在场的企业家们介绍一下,在山东打造的这条机器人产业链上,各企业分别扮演什么角色?各自的“看家本领”是什么?
丛大超:海尔家庭机器人重点从三个方面来扮演好机器人发展的角色:
一是做机器人发展的“领跑者”,以创新应用场景牵引机器人产品阵容建设。
机器人要达到万亿的市场规模,对应就要达到百万台的产量,这就要求机器人必须走进家庭和工厂两个最大的应用场景,而海尔目前的智慧家庭场景和卡奥斯工业互联网场景具备很大的发展优势。
在家庭机器人方面,我们的愿景是“无人家务”,通过家庭机器人+应用场景,打造真正能够帮助用户解决家务问题的产品。在研发过程中,我们逐步细化用户需求,加大研发投入力度。例如目前我们的洗衣机能够洗出非常干净的衣服,但是我们通过观察发现,用户洗完后的烘干、晾晒或者后续叠衣服的全流程,仍然是一项很繁琐的家务,我们基于用户对“衣物全流程管理”的需求推出的洗护机器人,目前可以实现衣物负载转移,接下来会逐步实现叠衣服等场景任务。
二是做先进技术创新的“探路者”,以AI科技普惠让用户共享创新成果。
具身智能机器人还处于产品发展的早期阶段,我们认为机器人的发展受制于大脑、灵巧手等部分,因此我们重点研发投入这几个方向。例如我们正在研发智家大脑大模型,重点突破多模态感知、任务理解与规划、动作泛化训练等,构建起智慧家庭和机器人一体的“超级大脑”。
“实验室技术突破为根,场景化商业闭环为果”。在技术创新的同时,我们会以商业化为先牵引,让前沿AI技术“随研随产”。例如应用AI步态算法等技术转化出外骨骼机器人,柔性关节驱动技术能够帮助用户解决运动助力问题。利用机器人的SLAM导航技术、主动视觉技术等,我们的扫地机器人除了精准定位建模外,在家庭里还能够主动寻找污渍、智能分区建图,实现最佳的清洁效果。
三是做产业链发展的“领航者”,以创新中心建设拉动机器人产业链发展。
2024年底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布的名单显示,由海尔智家领衔打造《山东省服务机器人制造业创新中心》。海尔智家以“公司+联盟”的形式推动创新中心建设,2025年已成立海尔兄弟机器人公司,并以青岛市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联盟为基础,按照省、市及集团的要求建设好创新中心。通过创新中心的建设,拉动机器人的技术链、产业链、人才链和资金链的健康发展,为山东省家庭机器人的发展贡献龙头企业力量。
人民网记者:
海尔是家电行业龙头企业,进军机器人产业也收获了积极的社会反响。下一步,海尔机器人发展的侧重点是什么?面对消费群体日渐多样的需求,将会如何应对?
丛大超:从目前家庭场景来看,我们的大家电已经可以帮用户解决60%的家务,比如我们的洗衣机、热水器等。仍然有大量的家务占据我们的时间,比如做清洁、晾晒衣服等等,未来就要靠一个一个的垂域专业机器人来填补这些家务空白,因此我们提出了“无人家务”这一愿景。机器人的发展过程也是海尔综合布局机器人产品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坚持“三用”和“三不”,“三用”即实用、好用、耐用,这也是海尔“人单合一”模式所倡导的创造价值和传递价值的统一。“三不”即不强调机器人形态,不搞过度集成化,不搞炫技。
发布会现场,现场演示今年推出的外骨骼机器人。
海尔家庭机器人主要包括三大板块。第一板块是清洁机器人,从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经营来看,我们的清洁机器人年出货量接近百万台规模,目前在行业能够达到第五或第四。在全球市场,我们的扫地机器人产品在俄罗斯、西欧、日本等市场也实现了全布局,在单渠道例如MVideo渠道做到前两名。第二板块是康复机器人,我们在今年推出的外骨骼机器人也取得了不错的市场成绩,月销达到千台左右基本能做到行业第一。第三板块是服务机器人,我们会围绕家庭全场景,逐步推出各类陪伴机器人、洗护机器人以及综合服务机器人等,打造出机器人进家庭的场景示范样板。
[来源:山东发布 编辑:赵晓珊]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