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市北:多元化课后服务助学生“花式”成长
黄岚 李旋
通过版画拓印、炫彩刮画、古玉雕刻等方式学习甲骨文,与悠久的古代文明对话;将民间非遗融入选修课,同学们拿起彩扇、绸巾、棒槌等道具,学习有两百余年历史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闫家山地秧歌;利用废旧物品、太空泥等材料手工制作帆船、DIY打造蔚蓝的海洋世界……市北区课后服务立足学科五育并举,以更加多元的方式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促进学生快乐成长,各学校利用课后服务积极开发设置“课程超市”,切实增强课后服务吸引力和有效性。
古有点石成金,今有绘石成画。在青岛重庆路第三小学开设的《刻“骨”铭心》甲骨文特色课程上,同学们正拿着画笔、颜料,利用石材本身的形状、质地、纹理展开艺术构思,刻画惟妙惟肖的甲骨文,一颗颗原本不起眼的石头一下子变得灵动起来。
该课程以环境浸润、能力培育、功能辐射、创意发展为基本路径,以“一主多翼”的教学模式,即以语文教学为主,以书法课、美术课、传统文化、社团课程、隐性课程为“翼”,从“知甲骨、识甲骨、辨甲骨、书甲骨、研甲骨、绘甲骨”等多个维度开启汉字字源探索之路。
在市北区,像这样的课后服务“课程超市”项目多达400余个,包括文体类、科技类、传统文化类、思源德育类等多种类、多项目特色课程(社团)。丰富的课后服务内容给孩子们提供了发挥特长、展示能力的舞台。
市北区教体局工作人员介绍,市北区不断升级“2+N”课后服务模式,“2”即“校内教师托管”+“优质社会资源”,完成作业高效指导,满足家长多元化需求;“N”即“一校一特色”,与学校特色课程、“十个一”项目等活动相结合,课程涵盖面广,赋予学生更多个性化发展机会。
[来源:青岛日报 编辑:孙宝震]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