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艺考“微调整” 考生开启冲刺模式
12月6日起2026年山东艺术统考开考 本报特邀岛城专家解读考试变化和应对策略
山东省202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艺术类专业统一考试(简称“2026年山东艺考统考”)将于12月6日起开考。眼下,艺考生们已开启冲刺模式。2026年艺考统考在考试形式不变的情况下,有哪些细节上的变化?艺考改革进入第三年,想要走艺考之路的学生和家长要做哪些准备?本报特邀岛城专家进行解读,为考生和家长提供一份实用版“备考策略”。
>>> 笔试与面试的时间间隔拉长
根据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发布的公告,2026年山东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艺术类专业美术与设计类、书法类、舞蹈类、音乐类、播音与主持类和表(导)演类专业实行省级统一考试。各专业的考试形式与上一年度保持一致,美术与设计类、书法类专业采取笔试形式,音乐类专业采取笔试+现场录制形式,表(导)演类(戏剧影视导演方向)专业采取笔试+现场面试形式,舞蹈类、播音与主持类、表(导)演类(戏剧影视表演、服装表演方向)专业采取现场面试形式。需要注意的是,省招考院明确,2027年起,我省播音与主持类专业将实行现场录制考试形式,采取考评分离。
根据安排,笔试安排在2025年12月6日、7日进行,涉及美术与设计类、表(导)演类(戏剧影视导演方向)、音乐类、书法类;12月17日—24日为面试考试时间,主要进行音乐类、表(导)演类(戏剧影视表演、戏剧影视导演方向)、表(导)演类(服装表演方向)、播音与主持类、舞蹈类现场考试。
相比上一年度,2026年山东艺考统考的笔试时间延后了一周。对此,艺考专家认为,学生的准备会更加充分,能够以更稳定的情绪和心态面对统考。与此同时,笔试与面试之间的间隔拉长至10天。对音乐类、表(导)演类(戏剧影视导演方向)专业考生来说,笔试结束后,准备面试的时间更充裕了,此时稳住心态是关键。
>>> 部分专业“不得化妆”
与上一年度相比,部分艺术类专业的考试要求有所调整,尤其是需要面试的专业。记者注意到,在部分专业类的考试说明中,“不得化妆”和“纯色服装”成了关键词。
青岛市市南区湃瑞蒙艺术培训学校校长赵彬彬介绍,2026年山东艺考统考,播音与主持类专业和音乐类专业考试与往年最大的不同,体现在对考生着装和化妆的要求。2025年播音与主持类专业考试要求“不得出现可能影响客观评判的化妆、遮挡面部、佩戴饰品等行为”,2026年则明确要求考生“着纯色服装,不得化妆”。音乐类专业也首次对视唱、声乐、器乐科目提出同样要求。“我认为,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现在艺考的趋势,对考生的考查重在专业而不是外在,这是一个好的方向。”她特别提醒,这两类专业考生在挑选服装时,一定要严格遵循考试要求;对播音与主持类专业考生来说,备考期间要做好基础护肤,展现出青春朝气和自然美。另外,2026年艺考统考面试将在12月中下旬举行,济南的冬天较冷,考生要注意保暖。
其他需要面试的专业中,舞蹈类专业要求考生“不得化妆”。表(导)演类专业中,戏剧影视表演方向,4个面试科目全部要求考生“不得化妆”;戏剧影视导演方向的2个面试科目也提出了同样要求;服装表演方向,在“形体形象观测”中,2025年对服装的要求是“女生着纯色、分体、不带裙边泳装”,男生“着纯色泳裤”,且男女生都“赤足”,2026年则将服装颜色由“纯色”改为“纯黑色”,女生“着高跟鞋”。
书法类专业的考试要求也有细节上的变化。2025年书法临摹科目要求字数为30字左右,未区分字体,2026年则要求“楷书、隶书字数24—28字,行书字数28—35字”。书法创作科目第二首“按试题指定的书体(楷书、隶书或行书)进行创作(字数20-28字)”,2025年的要求是30字左右。
>>> 美术类校考持续缩减
作为岛城美术生的“人才摇篮”,青岛十七中高三美术班的学生们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统考集训。对于“艺考大户”美术生们来说,2026年艺考,透着一些不同寻常的味道。
青岛十七中高三美术教师蒋珊认为,2026年艺考美术与设计类专业,与往年相比,最核心的变化体现在,省级统考(联考)成为主旋律,校考规模持续缩减。例如,中央美术学院《2026年本科招生考试公告》显示,该校美术学专业取消校考;另有消息显示,中国传媒大学的摄影、视觉传达设计、漫画、新媒体艺术等专业取消校考,新增游戏艺术设计专业,使用省统考成绩、设置分省招生计划进行录取;四川美术学院的中国画、影视摄影与制作、公共艺术专业取消校考;鲁迅美术学院的中国画、动画、服装与服饰设计、数字媒体艺术(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取消校考。
>>> 冲刺收好“四条法则”
距离统考还有一个月的时间,现阶段是夯实基础、提升能力的黄金时期,蒋珊给考生们送上四点建议。
首先,紧跟大纲,系统训练。“深入研究统考考试大纲,明确素描、色彩、速写(综合能力)三科的考试内容和评分标准。”她强调,要针对大纲要求进行系统性、规范化的练习,找准方向是非常重要的。其次,回归基础,查漏补缺。“想要提高不能盲目刷题,而是要回归基础,找到问题根源所在,比如透视、观察方法、色彩关系等。”在她看来,扎实的基本功能在考试中游刃有余。再次,提升“综合能力”,而非“应试技巧”。速写科目更名为“速写(综合能力)”,注重考查学生的美术史素养、构图能力、画面组织能力和创作能力。这意味着,死记硬背模板已经行不通了,学会用绘画语言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更加重要。最后,保持身心健康,定期复盘。“艺考是场马拉松,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状态是高效学习的基础。”她建议考生,定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点评和复盘,进行针对性改进。
>>> 备考建议“双线并重”
随着艺考改革持续深化,校考减少、文化成绩要求提高是大势所趋。专家认为,学生和家长必须明确,艺考绝不是高考的轻松“捷径”。那么,想走艺考升学之路,家长和学生需要从何时准备、需做哪些准备?
蒋珊按照时间节点,描绘了一幅美术生的“成长路线图”,以此为家长和学生提供参考:“初三以前,把绘画当作兴趣,观察学生是否喜爱绘画。初三到高一上学期,确认自己是否真正热爱美术并能为之付出努力,学生开始进行规范的美术基础训练,要客观评估孩子的文化课基础和艺术潜力。高一升高二的暑假及高二全年,学生进入专业强化期,在保证文化课不掉队的前提下,利用寒暑假和周末进行系统化的专业训练。此时应确定目标院校范围,并据此制定学习策略,是主攻统考,还是兼顾校考。高三上学期,全力备战省级统考。统考结束后,根据学生意愿和统考成绩、文化课预估分,迅速判断是否参加校考。之后,立即将全部精力转回文化课复习,进行最后冲刺。”
在她看来,“早”是核心,“信息”是关键,“平衡”是保障。“不能再有‘文化课不行才学美术’的旧观念,尤其是现在对美术生的文化课要求越来越高,必须从高一开始就双线并重,同步推进。”
青岛晚报/观海新闻/掌上青岛记者 董真
[来源:青岛晚报 编辑:孙宝震]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