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扫一扫 查看手机版

专题导读

快递小哥、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他们是保障城市顺畅运行的“毛细血管”,也是勤劳的“城市摆渡人”。日前,青岛市委社会工作部联合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市总工会及部分行业党委集中推出第二批48项暖“新”举措。看青岛如何以产业为基、以政策为桥、以服务为帆,温暖呵护每一个平凡的梦想,让更多人于此扎根奋斗,与城市共同成长、融入城市并成为不可或缺的力量。

暖“新”举措持续上新 解决后顾之忧

  • 司机之家:让卡友“车有所栖、心有所系”

    吃口热乎饭、洗个热水澡、睡个安稳觉,对多数人来说都是再普通不过的日常,但对常年“以车为家”、奔波在路上的大货车司机来说,却是长途运输工作中难得的“小确幸”。

  • “友好商圈”:外卖骑手的“暖心港湾”

    顶着烈日一路奔忙,中午送完十几单外卖,美团骑手聂海泳来到新城吾悦广场附近的暖心驿站。推开门,一股凉意扑面而来。他摘下头盔,擦了擦汗,接了杯水一饮而尽,随后倚靠在沙发上给手机充起了电。

  • 公益托管:娃有人管 工作安心

    作为李沧区典型的“商圈嵌入式社区”,旭东社区被万达广场、银座商城等7座商业综合体环绕,周边聚集着3000余家商铺和20栋写字楼,成为外卖骑手、快递员等新就业群体的生活集聚区。

  • 青岛试点推行“骑手安居工程” 每月不到300元外卖小哥住上专属公寓

    青岛现有外卖骑手约4.1万人。随着行业的快速发展,数量庞大的网约配送骑手已成为服务城市运行、保障民生需求的重要力量。但与此同时,这一群体中的许多人仍面临“找房难、住房贵”等现实问题。

  • 以解决难点问题为核心 市北区发布新就业群体关爱服务措施

    今年6月,市北区关爱服务新就业群体五项举措发布,并公布了首批“市北暖新驿家”服务驿站、首批法律服务站点和首批餐饮优惠商家。为了给日夜奔波的骑手创造一个更加友好的生活工作场景,市北区制定出台了以“市北暖新驿家”服务矩阵、强化新就业群体权益保障、提供优惠餐食等暖心服务、推动骑手友好城区建设以及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为主要内容的五项关爱服务举措。

基层响应与融合 让新业态群体成为不可或缺的力量

  • 在青岛 快递员和外卖骑手在基层治理中成为帮手

    肚子饿了不想下厨,打开手机App点单;天气炎热不愿出门逛街,App也能下单购物——随着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外卖骑手、快递员等“互联网 ”行业的从业人员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大家身边。他们每天走街串巷,对每一幢房屋、每一条小路愈发熟悉。越来越多的社区开始邀请他们做社区“平安合伙人”。

    信网 2025-09-02
  • 响应青岛暖“新”48条 高德携出行生态多举措服务新就业群体

    近年来,青岛市委组织部、市委社会工作部会同各有关部门始终把加强对新就业群体的服务作为重点工作任务,研究出台了一批关心新就业群体的暖“新”举措。在高德地图上线882处临街“岛城暖心驿站“;创新设置“红帆支部”加强流动性党员管理服务;积极推动友好社区、友好医院、友好食堂等8大类友好场景建设等。

    信网 2025-09-02
  • “新群体”融入“大治理” 市南区“知心朋友”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

    关心他们“累不累”的,是市南区的“知心朋友”。青岛市南区立足新就业群体实际需求,在全区范围内开展“知心朋友”计划,聚焦社区、楼宇、商圈、景区等场景,在暖心送温暖、知心做朋友、同心共治理等方面重点破题,切实增强新就业群体归属感、获得感和融入感,推动新就业群体转化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新力量。

    信网 2025-09-02
  • 织密关爱网 青岛西海岸新区薛家岛打造新就业群体友好街道

    新港山路、华顶山路、桂花山路、杜鹃山路、玫瑰山路、连江路、金沙滩7个相邻社区打破地域界限,联合推出面向新就业群体的10项专属服务,涵盖水电供给、延时就餐、心理疏导、技能培训、子女托管、积分兑换、文化补给、法律咨询、车辆检测、急救辅导等方方面面,从工作保障到生活关怀实现全覆盖。

    信网 2025-09-02

权益守护 为“风雨奔波”撑起“保护伞”

  • 山东启动新就业形态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

    平台企业根据缴费基准额与单量之积缴纳职业伤害保障费,实现每单必保、每人必保。各行业缴费基准额分别为:出行行业0.01元/单,即时配送行业0.07元/单、0.25元/单,同城货运行业0.18元/单,其中,即时配送行业首次参保按0.07元/单执行。2027年开始,按照规定对平台企业缴费基准额进行浮动。

    信网 2025-09-02
  • 青岛为2万名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赠送1年期专项综合互助保障

    完善重点群体就业创业支持措施和服务体系,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5万人,扶持创业3万人;为2万名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赠送1年期专项综合互助保障,为2.5万名困难企业职工和农民工等免费体检;推进新型工伤保障制度,参保人数达到20万人以上。

    信网 2025-09-02
  • “新职伤”试点扩围 更多新就业形态人员受益

    与传统的商业意外险不同的是,“新职伤”保障无需个人承担费用,全部由平台出资,不区分全职与兼职身份。

    信网 2025-09-02
  • 政企携手过”骑士节“ 城阳为高温下奔忙的外卖骑手送上“暖心包”

    此次慰问以“政府搭台 企业献爱”的联动模式,将节日关怀与社会责任深度融合。行业党委搭建爱心桥梁,既彰显党建对新业态的重视,也展现企业回馈社会的担当。这场有温度的节日问候,让穿梭街巷的骑手们感受到被尊重的温暖,更激励他们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民生服务,为城市高效运转注入温暖力量。

    信网 2025-09-02

就业服务升级 发展路径走向“奔前途”

  • 推进社区微业 青岛打造一刻钟为半径的“就业服务圈”

    从社区群众家门口,到人流密集的商业街区,再到企业聚集的产业园,在青岛,这样的“就享家”乐业服务站,全市共有369家。这些遍布城市各个角落的服务站,让青岛着力打造的“一刻钟就业服务圈”成为现实。

    信网 2025-09-02
  • 夜校融入社区楼宇 青岛构建“15分钟技能培训圈”

    社区培训考取育婴师证后,白佑英顺利上岗;经过社区夜校“充电”,小林成为一名短视频博主;放下锄头拿起画笔,黄秀芹“变身”签约画师……时下,依托遍布城乡的400家“就享家”乐业服务站,青岛正加速构建“家门口”培训就业服务闭环,不断拓展技能培训与“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深度融合的新场景、新路径。

    信网 2025-09-02
  • 给LABUBU织衣服 青岛市北区开设特色培训课程

    “现在年轻人都喜欢LABUBU,没想到我也能蹭一蹭热度,在‘家门口’赚钱!”日前,市北区辽源路街道的社区就业“微工厂”学员李女士开心地说。在“微工厂”编织课上,学员围坐在一起,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用手中的钩针、毛线为LABUBU编织精致服装。和李女士一样,很多在家照顾孩子的宝妈,通过指尖技艺在“家门口”找到就业新门路。

    信网 2025-09-02
  • 李沧区总工会公共实训基地正式启用 打造职工技能赋能新平台

    作为集职业教育、技能实训、就业创业为一体的综合性平台,该基地构建了极具特色的“1 N”培训平台体系。其中,“1”代表实训基地总部,承担着核心教学、实训以及管理的重任;“N”则涵盖了李沧区工人文化宫、李沧区工匠学院、李沧区区域共享职工之家等 N 个拓展阵地,形成了一张覆盖全区 50 余个社区和企业的庞大培训网络,切实将技能提升服务送到职工家门口。

    信网 2025-09-02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