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多地持续发力 信托财产登记试点加速扩围

原标题:多地持续发力 信托财产登记试点加速扩围

记者 钟源

继北京、上海相继打开信托财产登记闸门之后,近日又有多地启动信托登记试点。记者获悉,日前杭州市民政局、杭州市市场监管局与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浙江监管局联合发布的《关于做好股权慈善信托登记试点工作的通知》,首次将股权类资产纳入慈善信托的规范化管理框架。厦门市四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厦门市不动产信托财产登记试点方案》,对未来为期一年内该市不动产信托财产登记类型、办理流程、反馈登记结果等进行了明确。另外,珠海市也已就“不动产信托财产登记”展开专题研讨。

全国信托财产登记试点正加速扩围,覆盖资产类型也在不断增加。业内专家表示,未来信托财产管理和转让中可能出现的权属争议将得到有效化解,我国近30万亿元的信托资产有望进一步盘活。

股权慈善信托登记“破冰”

从“捐钱”到“捐股权”,慈善正从短期救济转向可持续的价值创造。7月8日,昆仑信托完成全国首单股权慈善信托财产登记——“昆仑信托·德润恩吉欧社会组织会计能力教育慈善信托”。

记者获悉,该项目初始委托人为陕西恩吉欧财务咨询有限公司,交付其所持有的“杭州财域高质控股合伙企业(有限合伙)”81810元有限合伙份额,该慈善信托将联合中国慈善联合会等机构,共同开展《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新制度培训,支持社会组织的会计能力提升。同时,该项目采用“双受托人”模式,由杭州市慈善总会(杭州市慈善联合会)和昆仑信托共同担任受托人,北京德恒(杭州)律师事务所担任监察人,中国银行宁波分行担任保管人。

6月17日,杭州市民政局、杭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浙江监管局印发《关于做好股权慈善信托登记试点工作的通知》,首次以专项文件形式明确了股权慈善信托财产的登记路径和办理流程,解决了潜在权属纠纷,保护了社会公众财产的独立性,为股权慈善信托业务落地提供了制度保障。这是继北京、上海在不动产与股权信托登记试点开展先行探索后,全国首个针对股权慈善信托推出系统性登记规则的制度文件,标志着信托财产登记制度在细分领域的突破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过去企业想以股权、股份或财产份额设立慈善信托,但常面临登记无据、管理无规的难题。”杭州市民政局慈善事业促进处工作人员表示。此次,杭州进一步创新信息标识方式。工商登记时,股东名称需完整标识为“受托人全称(慈善信托名称+备案编号)”,既界定了信托财产属性,确保其与受托人自有财产隔离,也让交易第三方能够清晰识别这部分股权的公益属性。

信托财产登记制度扩围提速

7月17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厦门监管局联合厦门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国家税务总局厦门市税务局、中共厦门市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印发《关于开展不动产信托财产登记试点的通知》,经研究,决定在厦门市开展不动产信托财产登记试点,夯实信托财产独立性,推动辖内信托机构规范开展相关业务,保护信托当事人合法权益。

记者了解到,《厦门市不动产信托财产登记试点方案》对未来为期一年内该市不动产信托财产登记的定义及适用范围、类型、办理流程、反馈登记结果等进行了明确。其中,方案所称的不动产信托财产登记是指不动产登记机构依据信托当事人申请,将不动产权利归属、其他法定事项和信托相关事项记载于不动产登记簿,以完成权属登记、信托公示登记的行为。该方案还明确登记类型分为转移登记和变更登记。

近年来,有关部门大力推动信托财产登记制度的健全与完善。2023年底,国务院发布关于《支持北京深化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建设工作方案》的批复,原则同意《支持北京深化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建设工作方案》。其中,金融服务领域提出,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探索建立不动产、股权等作为信托财产的信托财产登记机制。这为股权、房产及其他不动产纳入信托计划提供了有利的政策支持。

2024年12月,北京金融监管局会同市规划自然资源委联合印发《关于做好不动产信托财产登记工作的通知(试行)》,在全国率先打通不动产信托财产登记路径。2025年5月,上海发布不动产信托登记试点通知,构建“多场景覆盖+全流程闭环+多部门协同”创新体系。通过“双重登记”模式实现财产隔离,形成全周期管理流程,鼓励围绕民生领域开展试点,税务部门全程参与,为信托税制改革预留空间。

另外,珠海市不动产登记中心与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广东监管局近日召开“不动产信托财产登记”专题研讨会明确,珠海市不动产登记部门将在立法先行、技术赋能、流程规范、宣传引导、试点推行等方面主动担当作为,推动不动产信托财产登记制度在珠海落地。

有业内专家表示,近年来我国信托财产登记试点“遍地开花”,未来在地域和试点类型等方面必将呈现多元化特点。以杭州为例,相较于北京等地侧重于商业信托的试点,杭州新政专为慈善信托“量身定制”。随着杭州经验的推广,股权慈善信托或将成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善经济”的重要载体,让财富的增长与社会的进步真正实现同频共振。

信托资产有望进一步激活

中国信托业协会6月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全行业信托资产规模达29.56万亿元,较2023年末增加5.64万亿元,同比增长23.58%。信托行业已成为我国重要的金融子行业之一,但目前信托业尚未建立完善的信托登记制度,这既不利于规范信托产品的信息披露,也不利于信托财产权属关系的认定和信托产品的市场化流转。

在业内专家看来,信托财产登记制度的接续试行,是进一步盘活我国近30万亿元信托资产迈出的重要一步。“由于过去信托财产登记机制缺失,信托财产纳入信托存在制度障碍,京沪杭等地出台不动产信托财产登记办法是非常重要的探索。”资管研究员袁吉伟表示,这有利于促进以家族信托为代表的财富管理服务信托的发展,推动信托行业回归本源。

但不动产信托登记也面临不少挑战。用益信托分析师喻智表示,税收优惠问题备受关注。比如,在北京,财产登记的文件包括契税完税证明,但目前尚不清楚需要提供的是委托人的完税证明,还是信托公司作为受托人出具的完税证明,所以在登记环节和税收优惠政策方面的相关规定尚不清晰。

“建议从立法层面完善信托财产登记制度,明确信托登记的具体操作规则、程序和要求,使其与现行的不动产登记制度有效衔接。同时,修订信托法和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为不动产信托财产登记提供更加明确的法律依据。针对信托财产登记环节的重复征税问题,建议出台专门的信托税收政策,明确信托财产在设立、存续和终止阶段的税收处理规则,避免重复征税。”中信信托风险管理部周萍博士表示。

[来源:经济参考报 编辑:赵晓珊]
精彩美图 更多 >>
2025 07/23 08:57
· 来源 ·
经济参考报
· 责编 ·
赵晓珊
阅读量
扫描到手机
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可以在手机继续阅读。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AI调解员

Copyright © 2014-2025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8050064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21 增值电信:鲁B2-20180061 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
手机版 | 媒体资源 | 信网传播力 | 关于信网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