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三年后这里将崛起“全球VR第一园”
崂山区已汇集虚拟现实相关企业148家 今年新注册落地17个虚拟现实产业项目
近日,崂山区举行“产业链上的崂山好品牌”现场媒体见面会——虚拟现实产业专场。青岛早报记者从会上获悉,截至目前,崂山区已汇集虚拟现实相关企业148家,其中独角兽企业3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30家、省瞪羚企业8家、高新技术企业51家、规上企业38家,今年已新注册落地17个虚拟现实产业项目。
今年新注册落地17个项目
崂山区自2016年开始布局发展虚拟现实产业,坚持育龙头、强招引、搭平台、优生态,以链式思维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依托青岛市虚拟现实产业园,着力打造全省虚拟现实产业发展的先行区和主战场,先后获评国家虚拟现实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级),虚拟现实产业入选山东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省第二批支柱型“雁阵形”集群、省未来产业集群、省质量强链试点、省级场景创新引领区,虚拟现实产业发展工作成功入选全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名单。虚拟现实产业园被自然资源部列为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观摩点。
近年来,崂山区陆续引进培育国内VR整机龙头厂商歌尔的虚拟现实整机及光学模组项目,国内VR一体机第一名PICO研发运营总部青岛创见未来公司、国内PCVR头部企业大朋VR、图形渲染算力独角兽企业云天畅想等龙头企业落户,同步招引歌尔微显示模组、欢创科技等产业链核心配套及上下游企业落户,吸引京东方旗下数字艺术领先企业艺云数字科技、海外新媒体发行头部企业世纪优优等重点企业向园区聚集。今年,虚拟现实产业新注册落地17个项目,主要包括硬件领域的芯格诺微电子、歌尔光电等,软件/内容领域的环视天下、望里科技等项目。
破解元宇宙“闭门造车”难题
国家虚拟现实创新中心于2022年11月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复组建,是虚拟现实领域唯一的国家级创新中心,于2023年6月入驻虚拟现实产业园,以打造全球引领的虚拟现实创新生态发展驱动引擎为目标,汇聚优势资源集智攻关,打造贯穿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价值链的制造业协同创新体系,建设共性技术研发、中试、检验检测、技术服务、人才培养、国际交流合作等六大平台,构建起覆盖上游关键器件研发,中游功能开发和整机制造,下游内容开发、信息处理、系统平台的全产业链的产业创新生态。
随着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产业的融合,为元宇宙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但当前产业发展仍面临着“闭门造车”的难题。国家虚拟现实创新中心针对这种需求建设了青岛元宇宙中试平台。平台入选首批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培育中试平台,是目前全球规模较大的同类平台之一,支持零组件、整机、内容应用的全流程试制能力,构建了核心技术、产业标准、应用生态的闭环创新系统。
打造虚拟现实制造业“新极核”
目前,崂山区以打造成为“青岛市数字经济发展新引擎”为战略目标,聚焦产业发展、研发创新、生活配套发展主线,将虚拟现实产业园打造成为引领全球虚拟现实制造业的“新极核”、汇聚全国一流创新要素的“强磁场”、构筑人产城融通发展的“活力城”。力争到2028年将园区建设为技术领先、产业集聚、应用繁荣、配套完善的“全球VR第一园”。
以2024年落户崂山的世纪优优(青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例,由其自主研发的ULight智能光场项目打造集技术、硬件、数字资产管理为一体的全方位服务,为影视制片方、影像拍摄团队、广告公司、平台及品牌主等带来革命性变革。通过该服务,可实现短时间高效率拍摄,拍摄成本节约高达70%,真正做到省时、省力、省钱。截至目前,ULight参与制作超40部影视作品,累计制作近 4354.9分钟,超 58709个镜头。包括《他从火光中走来》《我们的婚姻》《落花时节又逢君》《熟年》等。对比传统影视拍摄方式,可以节约70%的人力,60%的时间,单日效率提升30%,以及30%-50%的最终成本。
青岛早报/观海新闻记者 姜丹宁 通讯员 崔维兵
[来源:青岛早报 编辑:赵晓珊]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