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全市中小学高质量开齐人工智能课程
我市发布数字教育三年行动计划 将推出“智能问数”“智能助教”“智能学伴”等智能应用
10月23日,市教育局发布《青岛市数字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全面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未来三年,青岛将实施十项重点工程,升级智慧校园、打造“青快学”资源品牌、推广人工智能教学应用,推动课堂变革、精准评价与智慧治理,让数据“跑起来”、让教学“活起来”、让育人“智起来”,努力打造智能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青岛样板”。
打造100个数据应用场景
行动计划提出,青岛未来三年数字教育工作的总体目标是:把握智能时代育人规律,构建数字教育体制机制和应用体系,健全优质资源供给共享机制,完善师生素养能力提升机制,促进智能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培育未来教师、打造未来课堂。
我市将实现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和省、市教育平台的全面融通,教育信息系统、个性化应用模块接入青岛教育e平台,实现教育管理、数字资源、应用服务“一网统管”。同时,青岛将建设教育大数据中心,建立数据分类分级办法,全面汇聚教学、管理等数据,助推教育决策、教师培训、评优评选、教育管理和课堂分析,打造“层次性、多样化”数据应用场景100个;并建立数字资源融通和评价审核机制,打造“青快学”等优质资源品牌,支撑“五育”融合、满足师生个性化需求。
人工智能课程高质量开齐
在岛城校园里,“人工智能+教育”已有大量实践案例。青岛将推出一系列令家长和学生期待的新举措,以智能化贯通教育教学全领域。一方面,加强人工智能前瞻布局,推动人工智能大模型本地化应用,推出“智能问数”“智能助教”“智能学伴”等智能应用。促进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有序发展和规范应用。另一方面,构建人工智能赋能体系,研制《青岛市人工智能创新课堂标准》,推出一批人工智能应用范式和示范场景,推出跨学科、项目式、探究式智能教学案例300个。同时,实施人工智能课程升级,优化“一纲多本”人工智能课程体系,探索建立人工智能基地和泛在学习空间,推动课程体系、教材体系、教学体系智能化升级,全市中小学高质量开齐人工智能课程。
五类场景驱动数字化应用
根据行动计划,未来三年,我市将主要围绕“赋能教学变革、助推身心健康、实现精准评价、促进教育治理、推动科学决策”等五类应用场景推进教育数字化发展。推动教学过程数据采集和智能应用,实现“精准教”“个性学”:评选600节数字技术融合优质课,遴选数字化融合优秀课例300节。新增3000项在线数字资源,数字教学资源覆盖全部重点专业。同时,拓展网络育人空间,推动数字技术与体育、美育、德育、科学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深度融合;将实现入学报名、招生录取、学籍管理等“一网通办”。
在数字化人才培养方面,我市将构建数字素养基础标准和发展评价体系,新增培育300名数字化领航校长、200名首席信息官(CIO)、20个数字化领航工作室,培育全国教育数字化专家3-5人。构建数字创新人才“早发现、早培养”机制,创建“五基三阶”人工智能学生素养培育体系,办好人工智能竞赛、嘉年华等拓展活动,夯实学生数字化能力。据悉,青岛将承办2026年全国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活动。
80%学校形成智慧校园应用
在基础环境保障方面,我市将研制学校数字化基础设施配备标准,推动实现学校10G接入和无线网全覆盖,建设教育信创云空间;建设不低于1000间智慧同步课堂,支撑城乡、学校、教室之间的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同时,建成覆盖全市中小学的数字化基础设施,推动学科教室、理化生实验室数字化改造和图书阅读环境智能化升级,有序推进学习终端应用。80%的学校形成智慧校园应用场景。
据介绍,我市将通过数字化手段促进集团校内部和跨区域常态化课堂连线,探索建立云端课堂、云端学校,让优质师资资源和课堂教学穿越时空限制,实现云端的教学共同体,让身处不同环境的学生共享优质师资和课堂教学。此外,基于全市统一的教育数字基座,加强数字资源、数据服务、智能工具等优质教育资源供给,面向城乡免费开放,并实现上手即用,避免重复建设和不均衡等问题;建立覆盖各学科、章节、知识点和各类教学场景的数字资源体系,为城乡提供均衡服务。 青岛晚报/观海新闻/掌上青岛记者 董真
[来源:青岛晚报 编辑:孙宝震]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