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
同行推荐用上打车软件
去年下半年,老高还不知道有打车软件,只是感觉似乎路边打车的人少了些,有一天下午开着车在路上空跑了20多公里,仍没有拉到客人。“我当时很郁闷,从早晨6点出门,到下午3点多才挣了100多元钱,也就刚够油钱。”老高说,数完钱他就坐在车里发愣,想这活越来越难干了,是不是该把车租出去或卖掉,自己就此“退休”不干了,但又在犹豫,这辆出租车是他们家主要的经济来源,自己不干了以后,也没别的事可干。
“我当时看到路边来了一个年轻人,好像是要打车的,但他并没有叫我,而是不断看着手机,几分钟后来了辆打着‘暂停’的出租车停在我车前面,年轻人直接就上车了。”老高说,他并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兴许是这个年轻人和司机认识,提前电话联系好了。但他再仔细一看车号,这辆出租车居然是他“伙计”的车。那个伙计也发现了老高的车停在边上,还摇下车窗和他打了个招呼,约他晚上收工一起去喝酒。晚上喝酒的时候,老高才知道原来很多同行都在用打车软件。
智能手机、打车软件、抢单……这些名词一下子灌输到老高的脑子里,对已经年过半百,原来连短信都不会发的老高来说很陌生,但他听完同行有些夸张的叙述,也禁不住决定去“时尚”一把。花了几千元将用了多年的老手机换成智能手机,又到滴滴打车青岛办事处注册了司机号,并且专门接受了工作人员3天的使用培训,加上儿子的“悉心指导”,终于搞明白了用法。
第一天多“抢”来50元软件“烧钱”司机偷着乐
让老高没想到的是,后来滴滴和快的的“烧钱”补贴,让他经历了近乎“疯狂”的几个月。
1月9日晚上,老高在外面多干了几个单,不知不觉到深夜,路过台东那家出租车司机常去的排骨米饭店,因为当天多收入了100多元钱,他21年头一次多花10元钱要了一份肋排吃。店里陆续聚集了10多个同行,他们手里也都是握着智能手机。“据说从明天起,我们每抢一个单软件能给我们补贴10元钱,乘客也能补贴10元呢。”同行口中的谈论马上吸引了老高,他认为这种事是几乎不可能的,他用滴滴打车这半年本身已经有很多好处,再有这样的事情,那打车软件公司不得赔死,哪有那么傻的公司?
出租车司机原本就是个“包打听”群体,老高听了半天也多少明白了,原来是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两家软件公司抢市场,这样老高也基本相信了这个消息,他盘算了一下,这样以后天天吃肋排也没问题。
为了证实这个事,第二天一早,老高让儿子“实验性”叫了一个单,自己抢下。儿子举着手机马上给他看补贴10元的消息。最后的结果是,儿子花了1分钱,老高账户里有20元钱进账。
用上滴滴打车的第一天,老高还不太熟练,但这第一天他就抢了4个单,多收入了50多元。“还记得第一个单是从中山路到东海路,当时路况又特别好,跑起来非常顺畅,干完以后心里特舒坦。”老高回忆。
“不仅多拉了客人,还减少了空跑,这一下提高了很多效率。”老高用了一天打车软件后总结,这是个好东西。慢慢熟练了软件使用后,老高基本就没跑过空车。“当时还觉得特别好玩,个别时候看见路边有打车的,也懒得搭理,专等用软件叫车的乘客。”老高告诉记者,因为这样可以挑活干,觉得乘客去的地方合适才会去抢单。
到今年1月份,老高基本每天能接10个左右叫车软件的单,每天的收入也比之前多近百元了。“我这个人很容易满足,看多赚了些钱,就干脆少干些活,除了省下燃油成本,还能抽时间照顾家里。”老高说,他有更多时间在家,老婆和儿子也高兴。
分享
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