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有了资源平台支撑
有了pad、有了网络这些都是硬件条件,实现精彩课堂需要大量的教育资源,基于这个考虑,市教育局推出了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正式启用,学生、老师、教研员和家长都可以凭账号登录,在这个云服务平台上老师可以发布作业改作业,学生可以写作业,家长则可以监督学生,也可以自我学习。青岛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由市教育局电教馆负责实施,目前暂向11区市的50所学校开放,范围覆盖了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包含了城区学校和农村学校。
市教育局电教馆馆长王旭昌表示,平台将不断优化并扩大覆盖面,到2016年全市百万学生和10万教师都可以利用这个平台进行在线学习。平台分为教研员、老师、学生和家长4种登录通道,其中教研员和老师端口登录后,会有各种教学工具和资料,同时老师端口可以给学生发布作业,学生作业提交后,老师可以在线批改。电教馆主任王旭昌表示,除了发布作业外,老师也可以有针对性地将一些教学内容推送给特定的学生,有利于学生的分层学习,同时市教育局还将继续采购和研发一些教学资源,学生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自主学习,老师们则可以把教学资源用在日常教学中丰富课堂教学。
“电子书包”在青岛19中试点已经两年了,从最初的笔记本电脑作为学生终端引入课堂,到现在学生们用上了搭载有互动教学平台的pad。两年来,19中的师生们确实在真实地触摸着、感受着信息技术给课堂带来的挑战和变革。“pad课堂增加了学生和教师的互动和个性化沟通方法,为学生提供了自主的学习环境,所有学生都参与到了学习中去,重建了学生的学习方式。”19中校长李安刚说。
新闻链接 教育信息化走在全国前列
记者从市教育局获悉,近几年,青岛市先后投入了10亿余元,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通过政策激励和教育信息化,使优质资源共享优先向农村地区薄弱学校倾斜,努力缩小城乡差距。目前,青岛市已全面建成了涵盖市、区(市)、校三级节点的青岛教育城域网。青岛教育城域网以青岛市教育网络中心为核心,与各区(市)教育网络中心实现千兆互联网光纤接入,与全市所有中小学校(包含840所小学、232所初中、60所高中、67所职业学校)全部实现光纤接入。市区(市)二级教育网络中心设备齐全、功能完备,实现了主干万兆光纤互联,中心的交换机、防火墙、服务器和存储等设备全部实现了虚拟化。
青岛市中小学都建成符合标准的校园网,自2011年起,我市连续三年投入1.04亿元,新建、升级736所农村中小学校园网,全部建成高效实用、先进开放、安全可靠的“升级版”校园网。目前,全市中小学有94%的教室配备了“电子白板”实现了“新班班通”,建设完成了交互式多媒体教室13369个。全市中小学教师用机人手一台。全市学生用机数量为151333台,中学生生机比为4.9:1,小学生生机比为5.8:1。目前,我市中小学校全部实现了校校通,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目前,全市有60多所学校开展了“电子书包”试点工作,试点学科涵盖了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地理、生物、科学、美术、音乐、信息技术等学科。2014年4月青岛市与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北师大共同组织开展了 “电子书包课堂教学应用模式研究”青岛市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推出了青岛市教师的优秀课例。
分享
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