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高校招生暗战的背后 “种子选手”一跟三年

2015-07-21 09:17:10
责任编辑:光影

大牌教授低头比拼服务

当然,这一切都是前奏和铺垫。在高考分数下来之后,真正的较量才正式开始。

自2009年开始,每年临近高考分数线公布,浙江大学山东招生组组长的身份让化工机械专业教授金涛进入一年中最为忙碌的阶段。像很多高校一样,他们以学院单位对各个省份的招生工作进行了任务切分。到报志愿前的一周多时间,金涛和同事们需要走访尽量多的高中学校,接听咨询电话,参加咨询会,尽可能多的吸引优秀生源。

面对学校的潜在生源,这些大学教授们保持着谦和的态度。“我们是双向选择,如果考生愿意,我们对他的专业进行指导。服务不好考生,我们就有压力了。”复旦大学山东招生组叶老师表示。

分数越高,越能体会到优厚待遇。

去年高考成绩出来当晚,清华、北大招生老师接连上门对浙江省的文科状元龙麒伊做工作。“两位老师分别在不同房间,轮流与龙麒伊单独交流。清华、北大的老师先了解了孩子喜欢的专业,介绍了各自学校的优势和特点。然后分别从师资、国外名校交流和奖学金方面提出为龙麒伊量身定做的方案。凌晨两三点,清华、北大两位招生老师才离开,天一亮,又来了。”

刘梦茹记得,自己高考分数查出来不久,清华北大的招生老师就接连上门了。两家大学的老师都很热情,帮自己挑选专业、分析专业就业前景,规划大学4年的生活。

“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在山东省只招一个人。我报的话可能性很小。招生组的老师说可以帮我协调下进元培学院,但没有十足把握。除了光华和元培,其他专业让我随便挑。让我给他一个答案,如果元培不行的话,还来北大,至少让他们心里有底儿。他们也怕清华竞争。”刘梦茹回忆,在招办的协调下,她最终如愿以偿进入元培学院。

对于像刘梦茹这样专业指向强烈的考生,为了防止生源流失,必要时高校会调整计划。云南考生何仲华从小对数学具有极浓厚的兴趣,今年取得了702的高分,在与北大云南招生组交流的过程中,他明确表示,如果不能进入北京大学学习数学,那么他将报考其它大学的数学专业,并在四年后再尽力考取北大研究生继续学习数学。

“何仲华同学明确的学习兴趣和坚定理想的执着精神令招生老师十分感动,经过协调,招生组为他争取了到北大学习数学的机会,完成了他的心愿。”北京大学云南招生组的工作总结写道。

“掐尖”背后的消耗战

为鼓励招生宣传工作,部分高校还将录取工作进行量化考评。比如,规定“省外拓展组录取线在当地省份录取高校排名位次、高出当地重点线提升幅度和尖子生源数量为标准,省内拓展组考评以尖子生源数量为标准,考评后进行教育拓展先进集体和优秀个人的评选表彰工作,并对拓展工作效果突出的学院在教研立项以及教学工作量等方面给予倾斜。”

记者接触的几位高校招生老师,否认了自己面临学校的考核压力,表示参与招生工作主要出于对学校的责任感。

回顾7年来的招生工作,金涛认为现在高校的招生竞争越来越厉害。“开始是互相宣传后来是互相竞争再到互相黑,现在是极不正常的。”前不久,北大和清华围绕四川高分考生的争夺引发的掐架引发热议。2011年,上海交大和复旦之间的招生老师之间的口水仗也曾闹得沸沸扬扬。

这两天,对照招生咨询会上的学生报考意向,金涛发现很多有报考浙江大学意向的考生并没有填报相应的志愿。“我们事后了解发现,都是我们的竞争对手打电话,拼命说浙大的不好。浙大经历了四校合并那么多年,新生都在紫荆校区,但每年招生老师们都会听到竞争对手跟家长说,‘浙大合并了几个差的学校,有好几个校区’等等。竞争到这一步真的很可悲。”

竞争对手向考生承诺的物质奖励和政策优惠常常会让金涛力不从心。“有的学校会许诺给考生笔记本电脑,一年父母探亲几次的路费。这个学校给了某个承诺,家长借此两边要价。作为一个高校老师,我不是害怕竞争,但是觉得这种竞争毫无意义的。”

有时,也会遇到高中学校和当地教育局影响学生填报志愿的情况。金涛回忆,在山东某地招生时,原本有3个高分考生已经有了进入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的意向。后来当地教育局和高中校长给考生做工作,填报了清华北大。“当地好多年没有出一个清华北大生了,他不管是不是清华国防生,学生喜不喜欢,说出去好听。”

“现在的招生宣传已经脱离了招生的本质。吸引人才是对的。但是应该怎样去招生?”至今,金涛也没有为这个问题找到答案。他确定的是,这不是一所大学造成的,而是“家长、中学、大学,合力才走到今天这一步的。”而这,最终导致的是招生成本的增加。

文/图 记者 朱艳丽

精彩美图 更多 >>

分享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AI调解员

Copyright © 2015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