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哞儿……”随着牛群的声声低吟,一起“特殊”的执行案件正在进行。68头奶牛在莱西法院执行干警的见证下,过磅称重,并依次被赶上了货车,32万余元款项当场交付,高效化解了8名农民工的烦“薪”事。
申请执行人赵某、姜某等8名员工因与青岛某养殖公司劳动关系纠纷诉至莱西市仲裁委员会,经仲裁委员会调解,青岛某养殖公司共计需向该8名员工支付工资40万余元。仲裁调解生效后,该公司仍未自觉履行义务。案件进入执行程序,莱西法院立即启动涉民生案件绿色通道,实行优先立案、优先执行机制。
执行法官经调查发现,该公司除营业场所内饲养的68头奶牛外,已无其他可供执行财产。然而,奶牛作为活畜,与房产、车辆等常见执行标的存在明显区别,其特殊性给执行工作带来了难题:一方面,活畜易生病、掉秤甚至死亡,拖延处置将导致价值大幅缩水;另一方面,若对奶牛启动评估、拍卖程序,程序复杂、周期过长,难以快速兑现农民工权益,且容易因活物伤亡造成损失再次滋生矛盾。
面对执行僵局,莱西法院执行团队创新工作思路,采用“法院主导+市场询价+当事人参与”的灵活变卖机制。征得各方同意后,由申请人、被执行人自行变卖财产,由莱西法院主导此次变卖议价。为确保出售价格合理,执行团队通过深入了解市场行情、广泛收集多方报价信息,对财产价值进行了科学评估。最终,在法院的严格监督下,双方共同筛选出最优买家,被执行人与出价最高的购买方成功签订了购买协议。
交易现场,执行干警全程监督录像,确保奶牛顺利、合规交付。为了让工资款尽快到位,执行干警们积极协助装车、过磅,历经12小时,68头奶牛顺利交付,变卖金额共计32万余元。
案件的顺利执结,实现了“三个突破”。在时间维度上,创新“活畜快处”机制,远快于传统司法拍卖。在价值维度上,通过市场化竞价使68头奶牛最终以32万余元成交,最大限度实现了资产价值。在社会效果维度上,既保障了农民工权益,又为企业后续经营留出空间,实现了“三个效果”有机统一。莱西法院将牢固树立“如我在执”工作理念,强化执行担当,创新执行举措,切实维护胜诉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文/谢潘婷 赵彦阅
[来源:信网 编辑:王熠冉]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