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菊展“玩”跨界,沉浸式场景“巨好玩”
青岛中山公园第41届菊展开展首个周末客流量超8.1万人次,不同年龄段市民游客“点赞”多层次多意境游览体验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刘栋
到中山公园赏菊,是深植于岛城市民心中的关于秋季的仪式。10月18日,2025青岛中山公园第41届菊展启幕,将持续至11月中旬,以一场绚烂的秋日盛宴延续这座城市多年的赏菊传统。
本届菊展以“菊香满岛城 繁花映锦年”为主题,汇集300余种菊花,共计2万余盆,搭配时令花卉、观赏草与艺术小品,在步移景异中,为市民游客打造出多层次、多意境的沉浸式游览体验。据统计,开展后的首个周末,青岛中山公园入园人数突破8.1万人次,约为开展前一周周末客流量的3倍。
“时光照相馆”激活市民集体记忆
中山公园菊展的渊源,可追溯至20世纪50年代。1985年,它从一项园内活动正式“升级”为青岛市首届菊展。多年来,随着菊花品种与造型的不断推陈出新,菊展也逐渐从一项休闲活动沉淀为几代青岛人秋日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仪式。
近日,老照片收藏者逄淑才在朋友圈“晒”出跨越多年的菊展家庭合影,并配文“秋菊能傲霜,幸福一家人”。“青岛人家里,大抵都有几张不同时期菊展的留影。”逄淑才的话道出了岛城市民的集体记忆。这些菊展的影像,不仅定格了个体家庭的温馨瞬间,更共同构筑了这座城市关于秋天的视觉档案。
可喜的是,这份珍贵的集体记忆并未停留在过去,而是在主动的唤醒与共创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今年的菊展现场,一处名为“时光照相馆”的主题布景正试图激活这些记忆。记者注意到,展板上既有老照片,也特意留出几处空白,静待新的故事填入。“我们一方面希望为未来的布展收集灵感,更重要的是,为市民留存一份温暖的回忆。”青岛园林集团有限公司景观设计师孟珂珂介绍,现场还设置了征集箱,邀请市民提供往年菊展的珍贵照片,共同还原这座城市的秋日记忆。
除线下的精彩外,菊展的生命力同样在广阔的线上空间蓬勃延续。在抖音、小红书等平台,不少“野生代言人”热情分享着观展攻略:“预计本月底花况更佳!”“建议穿毛呢大衣搭配裙子,风大记得戴帽子保护发型。”“下午看展后,可顺路打卡公园与汇泉广场间的小树林,非常出片,晚上再返回赏灯……”从花期预报到穿搭建议,再到精心规划的游览路线,这些日常分享“烟火气”满满,让“菊展”这一传统符号在每一次点赞、收藏与评论中,持续焕发新的生机。
历时近半年打磨可感可及的沉浸式场景
“5月份开始设计,10月初开始布展,菊展从构思到落地,历时近半年。”孟珂珂表示。菊展区域覆盖中山公园南门至西门环形路线,并延伸至动物园北门。沿途设置了“菊韵流霞”“瑞兽呈祥”“菊艺长廊”“时光院落”“菊韵雅集”等20余处主题花景,结合向日葵、一串红、芙蓉菊等时令花卉,形成步移景异、处处皆画的游览动线。
在“时光院落”主题花景中,以20世纪八九十年代生活老物件为元素,构建出一处怀旧生活场景。破旧的手推车、生锈的老式自行车、簸箕里的茶缸、褪色的军绿水壶、悬挂的煤油灯与草帽……这些充满年代感的物件与盛放的菊花相映成趣。“这些老物件太有感觉了,和菊展搭配得特别好,像我们上了年纪的人看了感到格外亲切。”市民孙先生笑言。
不止于怀旧,本届菊展还通过创新表达,与更多年轻人建立新的情感连接。“最喜欢这个‘调色板’主题花景,横竖拍了很久,真是大自然的调色盘。”一位学美术的学生告诉记者。园区内,工作人员将圆滚滚的乒乓菊DIY成卡通形象,软萌的造型瞬间成为“显眼包”,吸引不少大小朋友驻足。“之前在网络上看到过,没想到咱青岛菊展上也有了。”一位年轻游客表示。
打破传统花展的静态观赏模式,今年菊展的沉浸式体验进一步延伸。在小西湖边,策展团队打造了一处精致的国风花景,让市民游客仿佛走入古典诗画的意境中。开幕当天新增的中式菊艺插花展示,更让市民游客在欣赏菊花之美的同时,感受到中国传统插花艺术的深厚底蕴。
作为2025年青岛城市公园节的重要活动之一,“菊好看 巨好玩”太平山中央公园金秋JU乐汇同步举行。市民游客在免费观展之余,可购票参与JU乐汇,体验昼夜联动的文旅新场景。
放眼全国,花展的沉浸式叙事与情感连接正不断深化。业内人士指出,未来的花展已不再局限于花卉展示,而是将审美功能、科技手段与社会议题深度融合,实现跨界破圈。花展正成为连接人与人、人与城市、人与记忆的情感现场,在沉浸体验中传递温度,在时代叙事中延续生命力。
[来源:青岛日报 编辑:秦璐]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