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担心食品添加剂 教你蔬菜肉类零食怎么吃

2015-01-18 16:30:40
来源:图书馆
责任编辑:每皮

镉米之险怎样应对

为什么这些村庄出生的都是女婴

福建闽西北山区清流县有个叫高坂村的地方,村庄依山面河,景致秀丽,那是上世纪60年代由泉州市郊高坂村的移民定居建起的村庄。可是,村民到此定居后的近20年时间里,村中妇女婚后竟然全部只生女婴,未曾生过一个男婴。这种怪象的出现,使得许多村民纷纷外迁。这个村庄成了远近闻名的“女儿村”。

无独有偶,山西境内也有一个偏远的村庄,在近10年的时间内出生的都是女婴。

不仅国内有这样的“女儿村”,国外同样也有。英国威尔士北部有个被称为“戴姆斯”的村庄,在20世纪60年代出生的婴儿全是女性。

科学家们经过长期研究后确认,“女儿村”形成的原因是镉中毒。据检测,国内外“女儿村”的村民所饮用的水中镉含量都很高,这严重损害了男子睾丸中的精子成熟和活动,其中与卵子结合能生男婴的染色体精子受影响最大,致使生女不生男。

镉主要存在于锌、铜、铝矿内,且以锌矿石中含量最多。人们长期饮用了含镉的水或吃了含镉的米后,镉在人体中慢慢富集起来,造成严重的疾病。

令人忧虑的是,2007年南京农业大学的研究人员对中国六个地区(华东、东北、华中、西南、华南和华北)县级以上市场的170多个大米样品进行了随机的采购和科学调查,结果表明,在这些抽查的大米样品中,10%的市售大米镉超标。这是一个多么沉重的现实!镉污染到底会给人们的健康带来怎样的影响?人们又该如何预防呢?

镉中毒还可引发“痛痛病”

上世纪30年代出现在日本中部地区富山县的“痛痛病”也是一种怪病。患者大多是妇女,病症刚开始时表现为腰、手、脚等关节疼痛。病症持续几年后,患者全身各部位会发生神经痛、骨痛现象,行动困难,甚至呼吸都会带来难以忍受的痛苦。病症到了后期,患者骨骼软化、萎缩,四肢弯曲,脊柱变形,骨质松脆,就连咳嗽都能引起骨折。患者不能进食,疼痛无比,常常大叫“痛死了——痛死了!”,“痛痛病”因此而得名,有的人因无法忍受痛苦甚至自杀。科学家们确认,“痛痛病”引发的原因就是镉中毒。

吃了镉会得什么病

镉是对人体健康威胁最大的有害元素之一,新生儿体内几乎不含有镉,人体中的镉几乎全部是出生后从食物和环境中蓄积的。

长期接触大剂量的镉对人体组织和器官的危害是多方面的。镉吸收进入人体后,形成镉硫蛋白,通过血液到达全身,并有选择性地蓄积于肾脏、肝脏中,肾脏可蓄积吸收量的1/3,是镉中毒的靶器官。慢性镉中毒的初期症状为倦怠无力、头痛眩晕、鼻黏膜萎缩、咳嗽、胃痛和体重减轻。病情发展以后,患者会出现腰背及膝关节痛、牙齿上出现黄色的镉环、周身骨骼疼痛、骨质疏松、活动时刺痛加剧等症状,还会发生轻微外伤就可致骨折等情况。有些严重患者还出现肺气肿、呼吸功能下降、肾功能衰弱、肾结石、尿蛋白、肝脏损害和贫血等病症。此外,长期接触大剂量的镉还会导致消化系统障碍等。

从动物实验和人群流行病学调查中还发现,镉可使温血动物和人的染色体发生畸变,镉的致畸作用和致癌作用(主要致前列腺癌)已经动物实验得到证实。

镉的毒性具有累积效应

值得注意的是,你即使吃了几次镉大米也不会马上中毒,镉污染造成的健康危害需要长期积累才会显现,在时间上具有滞后性。镉的毒性累积而损害人体的效应是长期的,即使停止了食用高镉大米,损害健康的状况依然会持续。这对在镉污染区自种水稻自食大米的农民而言,以及对一直吃高镉大米的城镇居民来说,尤需警惕。

据报道,贵州有个地区土壤环境镉污染严重,当地人群镉摄入量超过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每星期耐受摄入量值,但对这一人群进行体检后,并未发现他们的健康损害达到标准的判定条件。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每星期耐受摄入量值的认定不是基于实际的肾功能损害,而是基于肾功能改变的早期指标,该指标暗示在今后可能会产生肾功能损害。对于较短时期内镉摄入量超过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每星期耐受摄入量值的人群来说,即使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健康损害,但这是镉毒性累积效应的时间还没到,不是不报,时间没到,一旦报到,要治已晚。

镉含量超过多少的大米吃了就不安全

通过食品风险评估,我国规定大米中镉的限量是每千克毫克,也就是说,镉的含量低于或等于每千克毫克的大米是合格的。

我国规定,大米中镉含量不得超过每千克毫克。

为什么规定大米中镉的限量为每千克毫克

根据我国的标准,大米中镉的限量是每千克毫克。规定这个限量时考虑了几方面的因素。一是看看国际上别的国家规定的标准怎样;二是看看我们国家食品中镉的污染情况怎样;三是结合人们平时对各类食品的平均消费量,尤其是对可能含有镉的食品的平均消费量,算一算每一类食品的限量规定在什么水平比较科学、合理和可行。

首先查查人们平时吃下去的镉到底来自哪些事物。全国性相关调查和检测结果表明,我国居民的膳食结构中粮食和蔬菜所占比重较大。各种食品的镉污染监测结果也显示,人们平时吃下去的镉80%来自于粮食和蔬菜。

按照国际权威机构的建议,一个体重60千克的人每天的镉摄入量暂定为不超过60微克。据此,假如一个体重60千克的人每天从副食品中摄入的镉约25微克,那么该人每天从粮食中摄入的镉就不能超过35微克。

根据我国人均每天粮食消费量情况评估,把一个人食用的粮食中的镉的含量限定在毫克/千克才可基本达到“安全线”。但从我国实际监测结果看,将面粉等食品限定在毫克/千克没问题,因为我国实际监测结果显示面粉中的镉都在毫克/千克以下,但如将大米也限定在毫克/千克,那么从实际监测结果估计,我国可能20%以上的大米要超标,因为水稻对镉的吸附作用明显强于小麦、玉米等作物品种,显然大米这么高的超标率行不通。那么,将大米中的镉含量限定在5毫克/千克行不行呢?大米的超标率也要达12%以上,也不行。因此,只能限定在毫克/千克了。

再看看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标准,大米的镉限定量为毫克/千克。但是,如按这个限定量算下来,我国一个成人每天镉的摄入量要超过60微克的“安全线”,不行!怎么办呢?只能从实际出发,把面粉等的镉含量限定在毫克/千克,大米的镉含量限定放宽到毫克/千克。

大米的镉限定量是不是规定得太松了呢?实际上并不算松。与我国台湾地区和日本规定的大米中镉的限定量相比,我们还算是严格一些,它们大米的镉限定量都是毫克/千克。

一般来说,把大米中的镉含量限定到毫克/千克,实际生活中人均镉摄入量就不会超过60微克,除非连续食用了产自高镉污染区的大米,但一个人不会天天“中头彩”,天天吃到高镉大米。据我国1990年和1992年两次全国膳食调查,每人每日吃下的镉分别是微克和微克。所以,这样限定对我国居民实际摄入大米中的镉的风险是不高的。

最近,我国对镉等有关食品污染物限量的食品安全国家基础标准进行整合完善。我国相关部门提出,要梳理我国现行食品中镉限量的相关标准,参照国际上对镉限量标准的制定原则,结合我国食品中镉的污染水平及摄入镉的实际情况,提出多种食品中镉的限量。在维持大米中镉限量国家标准毫克/千克的情况下,提出谷类、蔬菜、水果、食用菌、豆类、薯类、坚果及籽类、肉类、水产品、蛋及蛋制品、调味品和饮料类等食品中镉的限量。

你的镉中毒风险有多大

许多人更关心个人的饮食风险,都想知道自己有没有镉中毒的可能。但是,每个人的情况各异,要具体评估很难。不过,你完全可以通过评估来大致了解。

首先,计算一下你个人的“安全线”,以前有个很好记的粗略算法,把你的体重千克数乘以1微克,就是你的每天镉允许摄入量。如果你是苗条少女,体重仅45千克,注意了,你每天的镉摄入量不应超过45微克;如果你是彪形大汉,体重达85千克,哇!“安全线”高达85微克,但你也不要高兴太早了,你吃的肯定比姑娘多,也许你的风险更大呢,为什么呢?就看你怎么吃了,如果你每天吃千克镉含量为毫克/千克的大米——这样的大米是合格的,这样就吃了75微克的镉,另外加上在其他副食品中摄入的镉至少也要30微克,总共105微克,大大超过了你的“安全线”。

国际上对人体摄入镉的限量的规定变得更严格

2010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的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第73次会议将镉的“暂定每星期耐受摄入量”改为“暂定每月耐受摄入量”,并将此降低为每月每千克体重镉的摄入限量为毫克,据此一算,60千克体重的人每天镉的摄入限量就变为50微克了,因此把上面的粗略算法的结果再乘以5/6,就是新标准了。

(小窍门)

如何计算自己每天镉允许摄入量的“安全线”

把你的体重千克数乘以5/6微克,就是你的每天镉允许摄入量的“安全线”。

怎样规避镉的危害

目前人们的镉摄入量偏高吗

在全球环境监测计划中,食品中镉含量已被确定为食品污染物监测的必测项目之一。我国镉污染问题长期存在,一些地方近年来有加剧的趋势,居民膳食中镉摄入量偏高,镉的全国平均摄入量呈上升趋势。但是,近年来有关部门对我国膳食中镉摄入量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总体上我国居民膳食中平均镉摄入量仍处在安全范围内。但据广东省2004--2005年检测研究结果,广东省居民每人每日膳食中镉的实际平均摄入量为65微克,高于过去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一个60千克体重的人每日镉的允许摄入量标准60微克,更高于2010年新定的镉摄入限量50微克。

1.计算一下自己的镉允许摄入量的“安全线”

知道了自己从膳食中允许摄入镉的限量,就可以调整自己的饮食行为,阻止高镉食品从口而入。

2. 选择品质好的大米

留心品牌、产地、品种、生产日期等标签。如果你吃的大米出自生态环境较好的地区,摄入的镉的量就可能少一些。目前,除了江西、湖南等少数省的一些矿区附近的稻米镉超标的相对多些,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大米镉含量还是在安全线内的,产自污染较少的地区的大米质量较有保障。购买大米要到超市或通过正规渠道。有些品牌的大米价格虽较高,但质量有保证。

3.不同产地大米轮换吃

为了分散风险,你不要老是盯住一个产地的大米吃,不必专吃一个品牌的大米。比如,南方人可以吃些北方的大米。

4.不要长期只吃大米

最好也不要长期只吃单一的稻米品种,以大米为主食的人可以搭配吃些小麦和杂粮。建议饭量大的人,不妨多吃些面食。选择主粮要“优而杂”。

5.适当补充营养品

对于摄入了较多镉的人,除用络合剂疗法即化学促排外,更应该脱离镉接触和增加营养。一般是服用大量钙剂、维生素D和维生素C。其实质是用补充的钙及其他有益微量元素来顶替镉,从而缓减和消除镉的毒害。此外,晒太阳和用石英灯照射效果亦佳。

防镉还要做到“二少一不”

我国镉污染较严重的食品还有家畜家禽内脏、海产品和烟叶等。因此,在饮食上要做到“二少一不”。

二少:

*少吃动物内脏。家畜家禽类的内脏如猪肝、猪肾、鸡肝、鸭肫、鹅肝等应当尽量少吃或不吃。以猪肾为例,按目前镉污染的平均水平,如果你每星期吃150克以上的猪肾,你摄入的镉就可能会超出每星期镉的允许摄入量,你的镉慢性中毒的概率就会增大。

*少吃甲壳类、贝壳类和软体头足类海产品。因为这些海产品有较强的富集镉的能力,尤其是扇贝、蛏子、乌贼等贝壳类和软体头足类海产品,沿海居民都很喜欢吃,有的人几乎隔天差日地要吃上一些,请这些嗜好鲜美海产品的食客千万不能贪嘴,每人每星期食用量最好不要超过180克。

一不:

*不吸烟。大部分烟叶中的镉含量高,吸烟人群摄取的镉大大高于不吸烟的人群,长期吸烟对肺对肾都有损害。

扩展阅读

哪些食物的镉污染比较严重

2000年中国总膳食研究项目的地区划分和分布

2000年中国总膳食研究项目,将中国划分为北方一区、北方二区、南方一区和南方二区这4个大区,从中选取12个省、市、自治区作为研究对象,北方一区选取黑龙江省、辽宁省、河北省,北方二区选取河南省、宁夏回族自治区、陕西省,南方一区选取江西省、上海市、福建省,南方二区选取湖北省、四川省、广西壮族自治区。

2000年中国总膳食研究项目,得出了中国不同地区食品中镉的含量值以及成年男子镉摄入量的数据,用于评价膳食镉的安全性程度。

结果显示,北方一区和南方一区水产食品中镉含量分别超过我国允许限量标准的和。其中有些省水产品中镉含量严重超标,海蟹、鲤鱼、琵笆虾、刺蛄、蛏子、乌贼和海虾等水产品超标比较明显。值得注意的是贝壳类水产品的镉含量比较高,原因是它们生活在淤泥中,尤其以近海或泥塘为主,它们具有很强的富集镉的能力,而这些地方正好是镉污染物的主要排放地。

镉在另一些食物中的污染也比较严重。2005--2006年,上海食品污染物监测结果显示,上海镉污染较严重的食品依次为扇贝、梭子蟹、头足类海产品、猪肾、猪肝。2007年广东省食品污染物监测显示,猪肾和干食用菌是主要的镉污染食品,最高检测值分别高达国家标准限值的73倍和18倍。2003--2006年全国食品污染物监测结果表明,猪肾中镉的检出率为,超标率为;检出镉的总平均值为毫克/千克,大大超过了国家限量标准1毫克/千克。2008年我国各地食品污染物监测数据显示,猪肾镉含量超标仍然居高不下,沿海城市的海产品受到镉污染,有些内陆省市的干菇、淡水产品、大米等食品中也发现有镉含量超标的现象。

防范攻略

对象:镉。

危害:引发膝关节痛和周身骨骼疼痛、肺气肿、肾功能衰弱、消化系统障碍和肝脏损害等病症,还有致畸和致癌作用(主要致前列腺癌),毒性具有累积效应。

来源:镉含量超标的大米、动物内脏、海产品等食物。

要点:

◆计算自己的镉允许摄入量的“安全线”,把自己的体重千克数乘以5/6微克,就是自己的每天镉允许摄入量的“安全线”。

◆我国规定,大米中镉含量不得超过每千克毫克,不吃镉含量超标的大米。

◆选择品质好的大米,购买时看清大米包装标签上的品牌、产地、品种、生产日期等。最好选择出自生态环境较好地区的大米,这样的大米的镉含量就可能低一些。

◆为了分散风险,不要老是盯住一个产地的大米吃,也不必专吃一个品牌的大米,不同产地的大米轮换吃。

◆选择主粮要“优而杂”,最好不要长期只吃单一米饭,以大米为主食的人可以搭配吃些小麦和杂粮,饭量大的人不妨多吃些面食。

◆有意选择镉含量较低的食物种类,调整自己的饮食行为。

◆对于摄入了较多镉的人,更应该脱离镉接触,绝不摄入镉含量高的食物。

◆适当补充营养品,可以服用钙剂、维生素D和维生素C,用补充的钙及其他有益微量元素来顶替镉,从而缓减和消除镉的毒害。

◆我国镉污染较严重的食品还有家畜家禽内脏以及甲壳类、贝壳类和软体头足类海产品。因此,少吃动物内脏,少吃甲壳类、贝壳类和软体头足类海产品。

◆大部分烟叶中镉含量也较高,所以最好少抽或不抽烟。

◆有的干食用菌也有镉污染,注意不要食用过量。

碘盐为什么总让人不放心

“碘盐可以防核辐射,赶紧多买一些存起来!”2011年3月日本发生核电站泄漏事故后不久,这样的谣言开始四处流传。很快,多个地区出现了抢购碘盐现象,一些不法经销商乘机哄抬价格,可是即使价格涨了好几倍,还是供不应求。有关专家立即出来辟谣说,碘盐防核辐射纯属无稽之谈。要达到防核辐射的效果,成年人要一次吃3千克以上碘盐,远远超出人类能够承受的盐摄入极限。政府部门也宣布,将保证食盐供应。人们紧张的心情这才渐渐放松了下来。

抢盐风波平息后不久,2011年5月15日全国各地又迎来了“全国碘缺乏病防治日”,人们的视线再次聚焦到碘盐上。每年的“全国碘缺乏病防治日”,医学工作者都要举办活动,宣传吃碘盐能有效防止碘缺乏病。前不久发生抢盐风波时,健康专家劝大家不要过量吃碘盐,说碘过量会对机体的健康造成影响。那么,我们到底需要不需要吃碘盐?吃碘含量多少的盐才适合呢?更让人不解的是,卫生部已就《食用盐碘含量(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拟将食盐碘含量上限降低。为什么要降低食盐碘含量?这是不是说明过去食盐中的碘加得太多了?我们是不是吃碘过量了?所有这些问题交织在一起,实在让人有些无所适从。

碘过少或者过多有什么危害

碘对大脑的发育影响很大,故而被称为“智力元素”。人体中70%~90%的碘躲在甲状腺中。碘不同于其他有害化学物,它是人体必需的元素之一。碘过少或者过多都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碘少了,成年人可能发生“甲肿”(甲状腺肿大)、“甲减”(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婴儿可能“呆小”(呆小症,也称克汀病),孕妇容易流产,等等。碘多了,人既易患“甲减”,又易患“甲亢”(甲状腺功能亢进),会导致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的发病率增加。有学者认为,长期摄入过量的碘可使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增加。

碘过少或者过多都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食盐里到底要不要加碘

我国一度是世界上缺碘最严重的国家之一。高峰时有7亿多人口缺碘。由于缺碘引起的地方性甲状腺肿、地方性克汀病和对儿童智力发育的潜在性损伤等危害越来越严重,为此,1994年国务院实施了《食盐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管理条例》,将全民食用加碘盐作为一项国策推行。

十多年过去了,地方性甲状腺肿、地方性克汀病得到了有效遏制。同时,反对全国强制推行碘盐的呼声也高起来了。主要观点是中国食盐中碘含量偏高,碘过量会引起部分地方的甲状腺癌和甲状腺疾病发病率上升。

一个地方人群的食盐到底要不要加碘,一要看原有食盐的碘含量有多少,二要看那里人群的尿碘水平和膳食碘摄入量情况,然后综合评估而定。2010年,卫生部发布了《中国食盐加碘和居民碘营养状况的风险评估》报告。报告从历年人群尿碘水平和膳食碘摄入量两方面进行评价并指出,我国除高水碘地区外,绝大多数地区居民的碘营养状况处于适宜和安全水平,沿海地区也不例外。食盐加碘并未造成我国居民的碘摄入过量,继续实施食盐加碘策略,对于提高包括沿海地区在内的大部分地区居民的碘营养状况十分必要。但这个报告中仅提到食盐加不加碘,在结论和建议中没有提出要降低现行的加碘食盐中碘含量的上限和各地食盐加碘量差别化的建议。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成立后,首次就重大食品安全问题的潜在风险做出评估,评估对象就是碘盐。食盐里加多少碘合适

卫生部门风险评估报告认为,过去食盐加碘的做法并未造成我国居民的碘摄入过量。既然继续实施食盐加碘,是不是还按原标准加碘呢?加多少合适呢?

2005年的全国碘营养监测结果发现:我国碘盐中碘含量的平均水平为毫克/千克;根据尿碘水平分析,在已监测的省市中,有5个省处于碘摄入量过量水平,16个省处于大于适宜量水平,处于适宜水平的仅9个省。尽管把大于适宜量水平归于安全可接受水平一档,全国大多数地区碘摄入量被认为处于可接受水平,但毕竟大于适宜量水平的省份太多了,十分有必要降低食盐中碘含量。长期碘过量会对我国人群的健康带来潜在危害,可使甲亢的危险性提高,使隐性的甲状腺自身免疫性疾病转变为显性疾病,长期碘过量可使甲减或亚甲减患病的危险性提高。因此2010年7月,国家公布了《食用盐碘含量(征求意见稿)》,拟将食盐中碘含量的上限降低,即食用盐中碘含量的平均水平由20~60毫克/千克修改为20 ~30毫克/千克。

预计新修订的《食用盐碘含量》国家标准将在2011年下半年出台。按照新标准的设想,各地食盐加碘量不再一刀切。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在国家标准规定的范围内,根据当地人群的实际碘营养水平,选定适合本地的食用盐碘含量平均水平。

食盐中的碘含量已调整多次

我国开始实施食盐加碘时出现了三次问题:先是由于对碘盐中碘含量没有规定上限值,结果部分地区碘盐的碘含量过高;后来又发现了乱用加碘保健品和碘油丸的现象;还出现了由于碘盐中碘含量过高造成儿童尿碘水平偏高的问题。所以,1996—2000年,国家对食盐加碘状况进行了3次行政干预,分别规定了碘盐中碘含量上限值、制止了重点人群滥补碘的错误和调整了出厂食盐碘含量下限值。

欧洲各国食盐中的碘含量

欧洲的面积和我国差不多,而欧洲各国食用盐加碘的量差异很大。欧洲各国根据本地人膳食中碘的平均摄入量,对照国际权威机构的推荐量,制定出每千克食盐添加碘的标准。其中,挪威最少,5毫克/千克;希腊最多,50毫克/千克;意大利30毫克/千克,瑞士20~30毫克/千克,英国10~20毫克/千克。碘盐怎样吃才安全

1. 根据身体情况合理食用碘盐

不同人群需要的碘量不同,例如,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受到缺碘的影响。一个人在不同时期所需要的碘量也不同。儿童和青春期少年因生长发育较快,对碘的需要量大。而女性在发育期、怀孕期、哺乳期对碘的需求也各不相同,尤其在怀孕期、哺乳期是需碘的高峰期。

碘摄入量还与健康状况有关,如甲亢患者不需食用碘盐,因为补碘会增加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加剧病情。其他甲状腺疾病患者是否可吃加碘盐,一定要遵医嘱,自行决定会加剧病情。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碘摄入量

7岁前儿童每天90微克,7~12岁儿童120微克,12岁以上150微克,孕妇和哺乳期妇女为200微克;100~200微克之间是充足,200~300微克是过量,300微克以上是超量。

2. 根据生活地区确定是否食用碘盐

查看卫生部2010年发布的《中国食盐加碘和居民碘营养状况的风险评估报告》,可以了解你居住的地方属于缺碘地区、适碘地区还是高碘地区。然后,结合自身的碘摄入情况,决定是否该吃碘盐。例如,如果你住在高碘地区——山东、山西、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安徽、江苏、内蒙古9省(市、区)109个县735个镇里,平时碘摄入量较多,尿碘水平也较高,那就不要吃加碘盐了,吃了反而会有碘摄入过量的风险。根据2009年的一项调查,上海、浙江沿海城市和福建沿海农村孕妇碘缺乏风险较高。所以,当地的“准妈妈”们要注意补碘。

我国尿碘水平分布

尿碘小于100g/L(碘缺乏)的有两个省区,为海南与西藏。

100~200g/L(适宜水平)的有9个省区市,为黑龙江、上海、浙江、福建、广东、甘肃、青海、新疆和新疆建设兵团。

200~300g/L(大于适宜量)的有16个省区市,为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江苏、江西、山东、湖南、重庆、四川、贵州、陕西、宁夏。

大于300g/L(碘过量)的有5个省区,为安徽、河南、湖北、广西、云南。

上述结果提示,多数省(16个)处于“大于适宜水平”;少数省(5个)处于碘过量水平;处于适宜水平的仅9个省。因此,有必要适当下调碘盐中的碘含量,但不宜大幅度下调,而是小幅度下调。

——依据卫生部《食用盐碘含量(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3. 根据饮食情况科学食用碘盐

同样吃碘盐,不同的饮食习惯会使碘摄入量造成很大的差异。口味偏咸的人吃碘盐摄入的碘比较高。如,陕西省人均每天吃盐克,摄入加碘盐的碘量是推荐量的4倍,因而应该少吃加碘盐。

高碘地区的人饮用当地的水,可以满足每天碘摄入量的90%,因此不吃碘盐就能满足自身对碘的需要。但是,如果吃的全是非本地水源的桶装水或纯净水,那情况就变了,也许需要吃碘盐。

再比如,我住在上海,是适碘地区。上班时基本在食堂吃加碘盐,每星期休息两天在家吃饭,以蔬菜、海产品为主。从膳食摄入角度看,我的碘摄入量超过推荐量,接近最高摄入量,多次尿碘检测在200微克/升左右,超过适宜量。因此,我在家使用无碘盐,以调节自己的碘营养状况。

我国的人需要适量吃碘盐,只有的人碘摄入量高于推荐量,不必吃碘盐。扩展阅读

怎样计算碘的摄入量

对于个人而言,每天的碘摄入量很难准确计算。理论上,你可以把平均每天吃的主要含碘食物的重量乘以相应食物的含碘量得出一个评估数。这里的主要含碘食物包括水、食盐、海产品(海鱼、紫菜、海带等)、蔬菜等,它们的含碘量可以从“2002年中国食物成分表”和“2002年水碘监测数据”查出。不过,这只能作参考,因为估算的结果和你每天吃进的真实的碘量还有差距。加之经烹调后食物的碘量会损失,因而难以细算。

除了计算吃进去的碘量,理论上还可通过计算排出的尿碘水平来判断个人的碘摄入量。不过,测一天一次的尿液不能反映实际水平,测几天24小时的尿样实际操作上又很麻烦。所以实际调查时,会选一个地区有代表性的部分人群,收集他们某一时间内的尿液,检测各自尿碘含量,然后以全部检测数值的中位数(MUI)来评价碘营养水平。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普通人群碘营养水平适宜标准为:尿碘中位数100~200微克/升,孕妇的碘营养不足标准为小于150微克/升。2009年,我国碘缺乏高危地区监测结果显示,8~10岁儿童的尿碘中位数为微克/升。可见,这类地区人群的碘营养状况总体上是适宜和安全的。2005年,高水碘地区监测结果表明,我国高水碘地区人群的尿碘中位数>300微克/升,说明在未完全停用加碘食盐前,这类地区人群的碘营养过量,其中易感个体和已有甲状腺疾病的患者因碘过量发生健康损害的风险较大。

防范攻略

对象:碘盐。

危害:碘过量或碘缺乏都会影响健康。

来源:不合理食用碘盐。

要点:

* 不同性别、年龄的人群需要的碘量不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所需要的碘量也不同,要根据自身情况合理食用碘盐。

* 甲状腺疾病患者是否可吃加碘盐,一定要遵医嘱,自行决定会加剧病情。

* 了解自己居住的地方属于缺碘地区、适碘地区还是高碘地区。然后,结合自身的碘摄入情况,决定是否该吃碘盐。

* 根据调查,上海、浙江沿海城市和福建沿海农村孕妇碘缺乏风险较高。所以,当地的“准妈妈”们要注意补碘。

* 口味偏咸的人吃碘盐摄入的碘比较高,要适量减少食用碘盐或者在今后改吃含碘量较少的盐。

* 高碘地区的人如果饮用当地的水,可以不吃碘盐;如果饮用非本地水源的桶装水或纯净水,可能需要吃碘盐。

* 生活在适碘地区的人,如果平时膳食中含碘食物较多,可以碘盐和无碘盐交叉着吃,今后也可吃含碘量较少的盐,以调节自己的碘营养状况。

 

精彩美图 更多 >>

分享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AI调解员

Copyright © 2015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81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