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数据时代,信息裸奔
2014年年底某一天上午,王健上网浏览网页,她在某搜索引擎里打上“治疗皮肤病医院”几个字,简单看了看,随后关闭了网页,关上了电脑,出门了。
下午,正在逛街的王健,收到一条短信“青岛某某医院,专业治疗皮肤病。联系电话……”她目瞪口呆。
如果说“谢东们”的信息还仅仅是一些金融机构泄露的,一些车主的车险信息是被保险公司泄露的,那么这条悄然而至的“专业医院,治疗皮肤病”的短信,是怎么发生的?王健想想都觉得后怕,仅仅是上了网,怎么医院就知道我的手机号码了?
“王女士,您好,看你的车保险快到期了,我们家有一个适合您的保险。”“我车险已经买完了。”“哦,我们在系统能看到,您还没买吧?”这同样是青岛市民王健最近接到的电话。她去年购买的车险即将到期,然后接到另外几家的保险公司电话,让她感到毛骨悚然的是,对方竟然知道她什么时间打过什么电话。一开始,王健还和对方友好礼貌地沟通几句。随后,不厌其烦的她决定撒谎,再一次接到保险推销电话之后,她撒了小谎,“我已经买完了”,对方会马上回复,“我们能看到,你还没买呢。”
“太可怕了,还有什么是他们不知道的。”对方不仅能开口叫出她的全名、甚至另外一部手机号、职业、家庭住址,一清二楚。她知道,自己信息不知道又被谁卖了,而她不知道的是,自己不过是数以亿计的“被泄密”大军中的一员。
“个人信息被泄露,已呈现出泄密渠道多、范围广、程度深,且形成黑色产业链的特点。对被泄露者而言,不仅危害巨大,还普遍维权难。”对此,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产业政策与发展研究所阚凯力教授公开说道,“对信息被泄,普通老百姓几乎是刀俎下的鱼肉。”
“请问是移动用户×××吗?××保险公司免费送您一份保险。”“张先生,恭喜您当爸爸!请问是否需要请月嫂?”……类似推销短信、垃圾邮件、骚扰电话,如罩在每个人头上的网。
青岛新岛律师王磊指出,大多数被骚扰者掌握的个人信息,很多时候,就是他们“摸瓜”所顺的藤。“青岛银行卡信息”、“老板手机号码”、“家长信息”……记者在QQ群、微信群等涉嫌贩卖个人信息的网站发现,信息被泄的阴影,已覆盖到社会各类人群。
“个人信息泄露泛滥,原因首先在于能泄密的渠道无处不在,防不胜防。”王磊律师告诉记者。电信机构、需要注册的网站、银行、保险公司、各类中介、教育机构乃至政府部门和医院……你若历数自己的信息可能被泄的“端口”,能列出一长串名字。
岛城律师王磊介绍,“你可以不注册天涯、淘宝、校内,但你能不办银行卡、不办手机业务、不买房买车吗?”身为律师的他,已经对“填问卷免费获学习资料”、“填写精确信息,能获得更好的服务”等“糖衣炮弹”多少免疫,但在上述涉及衣食住行的领域,填写邮箱、手机号、家庭住址等详细信息,几乎是必选项目,无可回避。
谢东和王健一样 ,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疑问,“打电话的人究竟是怎么知道我的个人信息的?”王健觉得,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让人匪夷所思的事情每天都在发生。
一名互联网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现在的很多网站都有自动记录用户痕迹功能,比如你经常使用同一台电脑,那么电脑互联网网页会记录下你的各种联系方式,比如手机、邮箱等等,而在你上网搜索医院、培训机构时,网页就会马上知道。然后,这些网站上的“广告金主们”也会马上获得你的信息,就会立即向你展开“攻击”。
另外一方面,西北大学一位研究信息管理的专家告诉记者,很多机构过度收集个人信息,但并不是每个机构都有能力保护这个庞大而宝贵的“隐私库”。
一系列“泄密门”佐证了这位学者的观点。据报道,2011年12月,以程序员网站CSDN、天涯社区、美团网等数据库遭黑客攻击为代表,网络个人信息泄露事件曾集中爆发,上亿用户的注册信息被公之于众。其中,广东省出入境政务服务网泄露了包括真实姓名、护照号码等信息在内的约400万用户资料。
电信公司的隐私保护规定也难敌“内鬼”。2009年,深圳 、佛山等地十余名领导的手机号码和通话清单,就被“内鬼”以不足2000元的价格倒卖。在2011年8月爆出的“北京最大非法获取公民信息案”中,23名被告中,有7人来自电信公司内部。
分享
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