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会想到一次普通的发烧竟发展到下达病危通知书的程度!但它真的就发生在一位年仅34岁的母亲身上,发生在一位4岁半小姑娘的妈妈身上。
从3月29日下午开始,很多人的朋友圈被这篇文章刷屏:《我只是一位渴望与孩子相见的妈妈,如果可以,请您帮帮我……》,这位妈妈叫王文华,是青岛坤如玛丽妇产医院客服部的工作人员。她现在正在北京友谊医院的病床上跟“嗜血细胞综合征”奋力抗衡,而在700多公里外的青岛,她的同事们正在帮她为15% 的救治希望尽最大的努力。爱心迅速在网上发酵,短短15个小时便筹集到了50万元治疗费。
王文华
在离开女儿接受治疗的五十多天里,在每一个疼痛的间隙里,甚至在化疗的每时每刻,我都会想,如果时光可以回头,在那一晚之前,我应该每天都对孩子和爱人更好一些,多陪陪孩子,对看似长不大的爱人更包容一些。在我模模糊糊的发烧瞬间,窥视着爱人恐慌 ,无助的表情,看着他布满血丝,泛红的眼圈,心疼无以复加,我设想过无数种未来,却从来没想过缺席他们今后的人生。如今的我唯一的愿望就是:“只要可以活着……”
一次发烧竟收到病危通知书
只是一次简单的发烧、只是温度高了一点39.5℃、只是一直高烧不退、只是全血细胞降低……只是,这么多“只是”一起出现,普通感冒便变成了绝症,它的名字叫:嗜血细胞综合征。王鹏怎么也没想到,有一天妻子会和这个病有所关联,就像他说的:“没有人会想到一次普通的发烧竟发展到下达病危通知书的程度!”
反复高烧,血象降低,做骨穿,排除了白血病,做活检,排除了肿瘤。那这莫名的症状究竟是什么?医生建议到北京确诊,在那里王文华第一次听到嗜血细胞综合征的名字。简单来说,就是人体的吞噬细胞突然变了性,变得好坏不分,把有用的没用的细胞都给吃了,而引发它的关键因素是EB病毒。
找到了原因。接下来该怎么做?医生跟他们说了很多:“这种病非常难治,通过化疗抑制病毒复制,但想要治愈只有一条路:造血干细胞移植!”但成功率也只有15%。
这是一条让所有人都绝望的死路,但面对只有15%的希望,王鹏毅然带着妻子远赴北京去创造一个奇迹。走那天,孩子还在上幼儿园,王鹏说:“等她回来,看看孩子吧。”王文华咬咬牙:“算了吧,孩子小,别吓着她!”
15小时网络筹得50万治疗费
于是,王文华躺在了北京友谊医院的病床上,每天努力地跟“嗜血细胞综合征”做斗争。
而在700多公里外的青岛,她的同事们、12位客服部的姑娘们正在为了这个温和善良的大姐想尽办法。其实,从王文华生病,这群姑娘们就一直和她紧密联系,只要有时间就去家里看看老人和孩子,女儿的舞蹈课也是她们带着去上。可是,光做这些还不够,光靠每个人微薄的捐款也不够,必须帮王文华抓住这15%的希望。于是,才有了通过网络筹集治疗款的想法,于是才有了《我只是一位渴望与孩子相见的妈妈,如果可以,请您帮帮我……》
很快,奇迹出现了!从3月29日下午开始,短短15个小时就筹集到了50万元治疗费。接着,又一个奇迹出现了!王文华和爸爸和弟弟已经完成配型,目前看可能父亲的结果更接近一些。如果配型成功,4月1日就能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
医院承诺生病期间工资照发
北京与青岛,相隔700多公里,无数个人为了这15%的希望努力着。就在30日下午,青岛坤如玛丽妇产医院240名员工为她募捐祈福,行政副院长袁博还给了一个承诺:“在王文华进行重大疾病治疗期间,她的工资照发。这是一个单位的责任,更是一份担当!”
10元、20元、100元、1000元,认识的、不认识的,青岛的、外地的……这么多的爱心汇集到王文华病床前,王鹏感激不尽:“今天我看到了奇迹,我无法用语言表达,你们的帮助是我坚强的后盾!老婆加油!王鹏加油!感谢大家!”
城市信报/信网记者 宫岩(照片由采访者提供)
[编辑:夜楼]分享
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