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河南新乡一邮储银行手写高额收益单忽悠老人 存款变成保险收益大幅缩水

写明收益的信封照片。(来源:受访者)

相关保险照片。(来源:受访者)

信网/信号新闻10月27日讯 “满5年到期5万收益11250。”这是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新乡县翟坡镇营业所内,一名工作人员在邮储银行的信封上,给一位老人的手写承诺。老人本是想定期存款,“在银行里被忽悠着买了保险。买之前他们反复承诺利息高,能保4.5%的年收益,结果到期连3.2%都不到。”近日,河南新乡市民李女士向信号新闻(热线0532-80889431)反映了她母亲的遭遇。

欲存定期被推荐保险

2020年10月,李女士的母亲来到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新乡县翟坡镇营业所办理定期存款业务。李女士的母亲告诉信号新闻,当自己来到银行询问定期存款事宜时,被自称是银行工作人员的一个人,将她带到银行内一个包间,并向其推荐了一款由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代售的恒大福添利两全保险(分红型)。“一直在推荐,说有个‘比定期利率高得多’的保险,存5年利息至少能到年息4.5%,比普通定期利息高得多,这名工作人员从始至终没有进行任何的风险提示。”李女士说。

起初李女士的母亲对这款保险比较抗拒,“当时5年期的定期存款都是年息4.5%,我母亲就是想存钱没想买保险。工作人员给她推荐这个大额保险的时候,她看到合同上面利率没有这么高。当时她就想走,但是拉着不让走,保证五年最低是年息4.5%,还给她写了个字据。”李女士介绍,工作人员当时反复强调可以“保息”,甚至当场在一张邮政信封上写明了保险期限和“满5年收益率4.5%”“满5年到期5万收益11250”等字样,以打消老人顾虑。

“因为合同和银行承诺的利率不一致,当时我母亲要求把条子上承诺的利息写到合同里,被工作人员以‘不能这么写’‘你别管了,到时候最低给你这么多钱’为由拒绝了。”李女士向信号新闻表示,由于母亲年龄较大,对保险产品的理解有限,再加之是在银行内,出于对银行的信任和对方的不断劝说,最终她在未完全理解产品属性及风险的情况下,决定放弃存款,购买了5万元的恒大福添利两全保险(分红型)。

承诺与实际存在差距

在今年10月份保险到期后,李女士的母亲向银行核对时,发现该款产品实际收益仅8000余元,折算年化利率约3.2%,与当初承诺的年息4.5%相去甚远,差额超过3000元。李女士随即联系当初办理业务的银行网点,对方称“这是保险产品,工作人员正常售卖,收益是浮动的。”当李女士拿出那张手写“收益承诺”纸条时,工作人员以“这不是正式合同条款,要向上进行汇报”为由拒绝兑现。

为了讨回承诺的收益,李女士和母亲多次前往银行网点进行沟通。“网点一开始说给点米、油补偿,我们没同意,后来又说向上级反映让等消息,这一等就等到了现在。”李女士告诉信号新闻,一位自称是邮储新乡分行的负责人曾向她表示,“收益有波动很正常,现在的收益比活期存款高,已经很划算了”,始终回避“承诺收益未兑现”的核心问题。

邮储银行:严禁工作人员虚假承诺固定收益

信号新闻就相关问题联系了整体受让恒大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保险业务的海港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相关工作人员称“产品收益以合同条款为准,销售环节由合作银行负责,用户若有异议建议与银行先进行沟通。”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官方客服向信号新闻表示,银行有严格规定,严禁工作人员“以存款名义推销保险”“虚假承诺固定收益”“隐瞒产品风险”等违规行为,所有银保渠道销售均需按要求完成“双录”(录音录像),确保向消费者清晰告知产品属性、收益方式及风险。

目前,银行方面已记录李女士所反映的相关情况,针对信号新闻提出的“2020年办理该笔业务时的销售流程”“双录记录是否完整合规”以及“工作人员是否存在违规承诺”等问题,工作人员表示后续将安排专人在核实后进行答复。截至发稿,信网尚未收到相关答复。

销售误导涉嫌违规 老年人更需警惕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分红型保险并不涉及利息方面的表述,若销售过程中银行工作人员以“高息”名义销售保险产品,则涉嫌虚假宣传和销售误导。“根据相关规定,销售人员必须明确告知消费者产品为保险,而非存款,并如实说明收益浮动、退保损失等关键信息。”

“老年人金融知识相对薄弱,更容易成为销售误导的受害者,家属应协助老人仔细辨别产品属性,切勿轻信‘口头高息承诺’。”业内人士表示,若银行存在“以存款名义销售保险”的误导行为,客户可向监管部门进行投诉,或通过法律途径积极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10月22日,李女士向信号新闻表示银行已为其解决相关问题。(耿润)

[来源:信网 编辑:孙宝震]
信网版权稿件,欢迎转载。转载时请保留完整信息,否则追究侵权责任。
精彩美图 更多 >>
2025 10/27 17:15
· 来源 ·
信网
· 作者 ·
耿润
· 责编 ·
孙宝震
阅读量
扫描到手机
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可以在手机继续阅读。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AI调解员

Copyright © 2014-2025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8050064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21 增值电信:鲁B2-20180061 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
手机版 | 媒体资源 | 信网传播力 | 关于信网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