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信盟科技催收员获刑后“维权”揭内幕 浙江一巡特警大队曾被催停摆

风波过后的信盟科技总部(来源:信号新闻记者摄)

信网/信号新闻10月30日讯 采用短信轰炸、虚构导航、叫货拉拉上门等非法手段暴力催收欠款,其行为导致包括浙江当地一巡特警大队等单位无法正常办公……近日,数十名重庆信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信盟科技)催收员因寻衅滋事罪被判刑了。然而,让这些自认为成了“背锅侠”的催收员不满的是,公司曾经承诺的“不要乱说,不会白抓”,如今却变成了3000元补偿和一份封口协议。信号新闻(0532-80889431)在接到爆料后对此事进行了调查,一些曾经隐藏的内幕被揭开。

信号新闻获得的一份法律文书显示,违法催收造成浙江当地一巡特警大队等单位及个人无法正常工作(来源:信号新闻)

信盟众多员工被追究刑责:涉嫌寻衅滋事、恶势力组织

信盟科技总部位于重庆市渝北区青枫北路8号。据知情人透露和媒体报道,2024年8月,这里曾因非法暴力催收案件被浙江警方带走200余人。

财新网等部分媒体报道,去年8月事发时,信盟科技有大量从事催收工作的员工被异地警方突袭抓走,但上述报道都没有具体准确地描述出事件原因。而涉事公司信盟科技在当时接受媒体采访时只避重就轻的答复称:“是信息安全原因。”

“我听说警察抓了人,说是因为非法催收的事。因为入职比较晚,具体抓走多少人不知道。”小赵告诉信号新闻,今年4月他才来到这里工作,听资历较老的同事谈起过这个事,自己也有所顾虑,害怕出事。

听说警方抓人的,不止小赵自己。信号新闻在采访时,与记者聊过天的十几位员工都证实了这一点。但这家公司人员流动十分大,员工入职时间普遍较短且有保密要求,大多不清楚具体细节。

事实情况究竟如何?信号新闻从这次“维权”的催收员处获得的一份法律文书显示,包括王某某在内共有14名信盟科技员工因寻衅滋事罪被建议量刑,非法获利5800元至27000元不等。

上述法律文书中显示,该案件涉案人员众多,共有9组108人被嵊州市公安局以涉嫌寻衅滋事立案侦查,并均以恶势力组织犯罪为由,向检察院移送审查起诉。嵊州市人民检察院受理后,退回补充侦查。公安机关于4月28日重新移交,将上述案件拆分(合并)成陈某某等8人、范某某等14人、张某某等11人、王某洲等14人、王某佳等9人、鄢某等12人、牟某某等12人、秦某某等14人、王某婷等14人等9个案件。

被害人达数百名 浙江当地一巡特警大队亦遭骚扰

信号新闻梳理相关数据发现,总共108名信盟科技的催收员被公安机关移送。嵊州市人民检察院经依法审查后认为,王某洲等14人应以寻衅滋事罪追究刑事责任,并依法提起公诉。该组涉案的14人中,有男有女,其中最高学历是本科学历,最低学历是中专和高中;年龄最大的1994年出生,最小的1997年出生;人员多来自重庆、广西等地。其中大学专科毕业的王某洲入职信盟四个月后,即从普通催收员晋升为小组长。他被认定为整个信盟科技员工暴力催收案件中的从犯,其本人涉案28起,非法获利一万元,最终王某洲获刑一年四个月,并适用缓刑。

为何信盟科技会遭浙江警方的跨省抓捕?该法律文书显示,已查实的被害人包括浙江省嵊州市张某某等284人,浙江省余姚市临山镇佳源电子厂、福建省泉州市东海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单位及众多公司、个体经营人员、出租车、滴滴司机等无法正常工作,被滋扰、恐吓的债务无关人员的工作、生活受到严重影响。被骚扰的单位名单里,浙江当地一巡特警大队赫然列在首位。

信盟科技总部大楼外(来源:信号新闻记者摄)

这些信盟科技前员工到底干了什么?

递进式催收:虚构导航、叫货拉拉上门、验证码轰炸

在信号新闻获取的另一份法律文书上显示,王某洲承认,2024年4月,自己入职重庆信盟科技后,担任组长职务,为提升业绩,违规采用递进式催收方式进行非法催收。被其催收的对象包括欠款人的亲戚、朋友、同事及其他关联人员。

该法律文书详细揭露了信盟科技员工非法催收套路:2024年4月至案发,涉案催收组员按照信盟科技规定流程催收无果后,为提升业绩、提高回款率,违规采用递进式催收方式进行非法催收。组员通过境外非法软件“纸X机”等加密聊天方式,以及企查查、抖音、快手等平台,查询欠款人亲友、同事、邻居等关联人员信息,使用个人手机(非工作手机),以对债务无关人员频繁拨打电话、发送短信方式等方式催收,并人为将上述人员设定上“担保人”“老赖”等标签。

如果催收效果不佳,他们还向债务无关人员发送债务人家庭成员的学习、工作单位及居住地址等个人信息,并以虚构导航即将到达、叫货拉拉上门,模拟上门催债等方式进行恐吓威胁。最后,还向债务无关人员的手机大量发送验证码短信进行轰炸催收,致上述手机一定时间段内处于瘫痪状态。

该法律文书显示,组长级别以上人员,在明知催收组员使用上述方式进行非法催收的情况下,为了自身业绩奖励,争取更高考核排名,默许、鼓励甚至要求催收组员使用各种方式进行催收。

在此催收套路之下,怎么向欠款人以及亲朋好友人员施压要账,信盟科技也有固定的话术。

知情人提供的一份信盟内部软件的操作界面截图显示:“离你家不远了,你不还,我们就上门核查,找家人给你凑凑。”“谁能等你这2天啊,就20分钟,谁怕谁啊,把电话接好。”“你的贷款档案材料已寄出,可能由(如借款人户籍地村委,居住地小区物业,借款人的亲属联系人,借款人的单位联系人等)签收。”文件显示,上述都是对借款人本人的说辞,并且标记了这些话“不违规”。

而对于与借款不相关的第三人,催收时就得换个词:“上午打电话你还同意转告,现在就不认识了?”同样的,这一话术也被认为是“不违规”。

工作用手机卡需个人办理 出了事信盟翻脸不认人

这些涉事员工如何安置的呢?

信号新闻注意到,在这些法律文书中,有“案涉催收人员按照公司规定流程催收无果的前提下”的陈述,这样的措辞,是否会让此案成为员工“个人行为”,从而让公司得以“免责”?这也是引起了不少获刑催收员不满之处。他们认为,明明是公司布置的任务,怎么最终却成了自己的个人行为,“这明显是在甩锅!”

根据2024年12月开始实施的《小额贷款公司监管办法》,金融机构不得委托有违法记录的催收机构。信盟科技官网的公司业务一栏,仍然有“应收账款服务”,这是否意味着,公司虽然遭遇浙江警方跨省执法,但在法律上依旧保持“清白”,并未失去从业资格?

卷入风波的员工纷纷通过网络发帖维权。但往往此类爆料内容,很快会被不知道来自何方的人员通过社交平台的投诉机制删除下架。当信号新闻向信盟科技求证“是谁组织投诉删除的?”,无论是前台工作人员,还是总部办公大楼行政人员,都三缄其口,均称不能接受采访。

一位获刑的催收员匿名发帖称,自己所有行为,均是在信盟科技领导安排下进行的,是职务行为的一部分,所有相关经济利益也归属于公司,自己并未从中获取额外非法利益。这名员工认为,事件发生后,公司管理层态度大变,全面否认责任,完全背离事实,是一种极其不负责任的“弃卒保帅”行为。

网名为“信M避雷”的涉案人描述了另一个视角的事件进展。“2024年8月,公司正常上班,浙江警方跨区来重庆抓了200多人,取保100多人,现在还有40多人被判缓刑。之前公司大概意思就是不会让你们白被抓,这个锅你们40几个人背,现在翻脸不认人了。”“还打算用3000圆子(元)封我们嘴,让我们签保密协议”。

这两名前员工的声音也得到佐证,其中一名员工说得更直接:用的都是公司的手机,但是卡是公司要求催收员自己实名办的,出了事公司把手机数据一键删除,责任最终由谁承担?

如今,信盟科技在多地设立了分公司,这些分公司也仍在BOSS直聘等招聘平台上招聘催收员。不同的是,在郑州的岗位直言是催收类岗位,给出了4%-26%回款提点的“高提成诱惑”;而事发地重庆的岗位不会再出现“催收员”字样,招聘的岗位被描述成“图书管理员待遇”等,令人费解。招聘信息显示公司还有入职补贴、周末双休、超长带薪年假等福利,还是在5A级写字楼纯坐班不外出。在社交平台上,也有人发帖询问信盟科技这家公司怎么样,在网友的回复中也提到了公司员工被带走事件,建议“避雷”。

信盟科技员工正在办公(来源:信号新闻记者摄)

要想拿到更多的工资 只有不停接打电话

“电梯为什么不焦虑,它知道起起落落很正常。”这是贴在信盟科技楼道里的标语,一名员工称这像一针安慰剂,特别是在非法暴力催收案之后,很像公司给自己打气。信号新闻在信盟科技采访时,看到每层楼都设置了两三名保安,进出办公室都要接受检查,防范森严。“安检级别堪比重庆机场。”这是一名电催部员工最直观的感受。

对于获刑员工非法获利一事,小周告诉信号新闻,要想拿到更多的工资,只有不停接打电话,“电话量”上来了,催收回款的可能性才更大。现在是全国十几家分公司同岗位员工比拼综合排名,根据档次进行绩效工资发放,排名靠后会被领导约谈。“催收人员被抓后,公司也不允许向第三方人员催收了。不过当欠款人逾期第一天,就要进行催收。”

事实上,国家近年来不断加强对信贷催收行业的监管,相关文件明确规定不得采用暴力、威胁、恐吓等不正当手段进行催收,不得对债务无关的第三方人进行催收,信盟科技这样从事催收业务的公司,在显著位置上也悬挂上了“加强服务意识 减少合规风险”标语。(信号新闻记者)

[来源:信网 编辑:陈烛光]
信网版权稿件,欢迎转载。转载时请保留完整信息,否则追究侵权责任。
精彩美图 更多 >>
2025 10/30 09:31
· 来源 ·
信网
· 责编 ·
陈烛光
阅读量
扫描到手机
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可以在手机继续阅读。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AI调解员

Copyright © 2014-2025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8050064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21 增值电信:鲁B2-20180061 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
手机版 | 媒体资源 | 信网传播力 | 关于信网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