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2025年青岛市“敬老月”活动正式拉开帷幕,将持续至10月31日。在市北区广兴里,AI老照片修复摊位前排起长龙,智能机器人为老人演示护理操作;莱西市的敬老服务大集上,老人们认真咨询社保政策。这一幕幕生动场景,共同勾勒出青岛敬老爱老的温暖画卷。这座城市以 “弘扬孝亲敬老美德,共建老年友好社会” 为底色,正将零散的关怀活动织成系统化的服务网络,在老龄化时代书写有温度的民生答卷。
精准服务,构建“15分钟养老生活圈”
青岛以“15分钟”为服务半径,精心编织养老服务网络,以智慧手段破解现实难题,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便捷与温暖。近年来,青岛助餐服务升级尤为突出。市北区同和路社区助老食堂引入称重计价系统,让老人花小钱、品多样,既避免浪费又满足个性需求,配合每餐4元补贴政策,真正把实惠送到老人心坎上。仲家洼社区服务站更从 “一餐热饭” 拓展至课后托管、农产品销售等多样化服务,让养老设施深度融入社区日常。
在居家适老化改造方面,青岛同样细致入微,建立 “评估—设计—施工—验收”全流程规范,专业评估员上门了解老人身体状况、居住环境与生活习惯,再 “一户一策” 定制改造方案:为行动不便者加装防滑扶手与智能呼救设备,为视力不佳者更换高亮度节能灯,为独居老人安装燃气泄漏报警器…… 今年以来,青岛已完成4000多户家庭的适老化改造,让老人真切感受到科技带来的安全感,真正实现老有所 “安”。
文化养老,银龄风采绽放新时代舞台
青岛不仅关注老人的物质需求,更重视其精神文化生活,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为老年人搭建展示自我、实现价值的舞台。作为“敬老月”核心活动,“芳华正当时——青岛市首届老年人文艺展演”历经精心筹备,从全市遴选4个精品节目,800余名老年文艺爱好者以声乐、舞蹈、戏曲等形式,生动展现“老有所乐”的精神风貌。
市北区“菊绘芳华,情暖银龄”活动中,老人们既能赏菊观画、聆听民俗讲座,又能亲手体验非遗手工艺制作,在传统文化的浸润中收获归属与满足。莱西市和城阳区分别举办敬老服务大集,设立养老服务展示、老年用品优惠展销、健康服务、权益宣传及志愿服务五大功能区,以丰富的内容与场景为老年人送上实实在在的便利,持续营造浓厚的敬老氛围。西海岸新区则打造“银龄课堂”,构建涵盖艺术、文化、体育、手工等多领域的课程体系,既帮助老年人掌握智能设备使用,普及科学养生知识,又增强身体素质,让更多老人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医养结合,打通健康养老“最后一公里”
除了精神与物质需求,“看病远、照护难”也是老年人面临的重要问题。青岛通过医养结合的精准实践,将专业健康服务延伸至老人身边,切实打通健康养老的“最后一公里”。社区成为医养服务的前沿阵地,李沧区南王家上流社区的老年养护院不仅提供半价入住优惠,还聘请神经科医生、心理咨询师定期坐诊,护理员经专业培训掌握失智照护技能,为高龄、失能老人提供“医疗+照护”双重保障。
值得一提的是,青岛借鉴上海等先进城市经验,创新试点“五床联动”,构建从日常照料、疾病治疗到临终关怀的全链条服务体系。截至2024年年底,青岛304家养老机构中医养结合型已达284家,占比高达93%,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即可享受专业医疗照护。
从“敬老月”的暖心活动延伸至日常的精准服务,青岛正以系统化、人性化的举措不断织密幸福养老网。这座城市用行动证明,养老不仅是民生工程,更是一份温暖的事业。未来,青岛将持续优化服务,让每一位老人都能安享幸福晚年。
信网评论员 陆云琦
[来源:信网 编辑:孙宝震]大家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