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网手机版移动继续看新闻

信号山:理想L9事故记录“失踪” 缺失的数据或阻碍智驾技术迭代

新闻漫画,与文中内容无直接对应。(来源:信号新闻)

重庆杨先生的理想L9 Pro提车仅两月,在一日常停车场景中,首次启用自动泊车功能便刮坏双轮毂,更离奇的是事故前后三小时行车记录精准消失。(详见《理想L9车主首次用自动泊车就刮坏俩轮毂 事故视频“精准消失”引质疑》)现实事故暴露出智能汽车时代数据透明度的短板。

理想汽车对自动泊车功能的宣传充满诱惑,其官网称“轻松应对垂直、斜列、侧方车位,搞定极窄空间的侧方车位、断头路车位等300类的复杂场景”。然而售价近40万元的高端车型,在基础泊车场景中的表现却大跌眼镜。宣传中的“精准适配”与现实中的刮蹭形成强烈反差,难免让消费者对其宣传内容的真实性产生质疑。当前部分新能源车企在智能驾驶宣传中,倾向于展示理想路况下的功能效果,较少提及实际生活中的场景限制,可能导致消费者对系统能力产生较高的期待。

事故数据莫名消失,比技术缺陷更难令消费者接受。理想汽车针对行车记录消失问题解释称“可能被覆盖”,还以“不具备远程删除权限”为由为品牌开脱。《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管理规范(试行)》中提出,要求智能网联汽车自动记录和存储各项信息在车辆事故或失效状况发生前至少90秒的数据,数据存储时间不少于1年。《自动驾驶汽车运输安全服务指南(试行)》中同样提出,自动驾驶汽车应具备车辆运行状态信息记录、存储和传输功能,向自动驾驶运输经营者和运营地有关主管部门实时传输关键运行状态信息。

尽管理想汽车表示无远程删除权限,但作为数据系统研发方,车企在技术层面理论上具备通过系统设置等方式影响数据存储的可能性,这种数据管理争议在行业内并非个例。小鹏G6车主发生剐蹭后行车记录消失,售后回应U盘接触不良;一对夫妻驾驶特斯拉冲下山路身亡,关键时段行车记录仪数据缺失,特斯拉客服回应称或因存储设备故障等缘由导致数据无法调取……这些案例共同指向一个行业痛点,消费者在行车数据获取上处于信息不对称的被动地位。

明文规定的监管访问权与消费者数据获取权之间仍有差距。车主日常能接触到行车记录仪录像等有限信息,自动驾驶更深度的核心数据通常难以获取。即便行车数据理论上归车主所有,但访问权限仍被车企后台把控,车主只能被动接受解释,在维权时陷入困境。理想汽车官网行车记录仪使用指南中明确表示,受储存卡容量限制,录像将会滚动存储,且发生事故后“紧急录像”内的回放不会被系统自动删除。从技术操作角度来看,三小时核心数据恰好缺失的概率极低,问题更可能指向数据管理权限的滥用,或备份机制的人为设计缺陷。

数据的价值远不止于事故后的责任认定,完整的数据记录和透明分析是提升智能驾驶安全性的关键。若想缓解此次事故带来的信任危机,理想须主动向车主公示数据,从而优化多场景下自动泊车功能的稳定性。智能驾驶系统的完善依赖于海量真实场景数据的积累分析与迭代,每一次功能失灵的事故数据,都是优化算法、规避风险的重要依据,缺失这些关键数据,无异于人为阻碍智能汽车进步的脚步。更令人担忧的是,如果类似的数据可及性问题普遍存在,那些隐藏在数据背后的共性安全风险将始终无法被发现和修复,最终可能导致同类事故在更多车辆上重复发生,让智驾的安全承诺沦为纸上谈兵。

技术创新的边界永远是安全,市场竞争的核心终要让责任落地。当智驾技术进步与车企数据管理规范同步推进,当数据追溯机制与消费者数据权益保障同步落地,智能汽车行业才能真正迈向高质量发展。否则,无论多么华丽炫酷的功能演示,也终在消费者的血泪教训面前黯然失色。

信网评论员 王熠冉

[来源:信网 编辑:李源菁]
信网版权稿件,欢迎转载。转载时请保留完整信息,否则追究侵权责任。
精彩美图 更多 >>
2025 10/28 08:55
· 来源 ·
信网
· 作者 ·
王熠冉
· 责编 ·
李源菁
阅读量
扫描到手机
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可以在手机继续阅读。

青岛话题 更多 >>

深度报道 更多 >>

大家爱看

信网手机版

信网小程序

青岛网上辟谣平台

AI调解员

Copyright © 2014-2025 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8050064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21 增值电信:鲁B2-20180061 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0005号
手机版 | 媒体资源 | 信网传播力 | 关于信网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